白银会宁男子李松霖金属板上“雕凿 ”艺术人生

24.07.2015  13:46

  原标题:练刀十年妙“笔”生画

  会宁男子李松霖金属板上“雕凿”艺术人生

   中国甘肃网7月24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记者 王万盈 文/图) 会宁县老君坡乡80后男子李松霖自师范院校毕业后不走寻常路,他自制刀具,苦练十年,终于闯出了一条在金属板上进行手工“绣雕”的艺术之路,为该县红色旅游文化产品又增添了一张“艺术名片”。

  今年32岁的李松霖是会宁县老君坡高石村人。2006年毕业于兰州师范院校的他本应该像其他同学一样去当一名教师,但“不安份”的他却做过图书编辑策划、书画装裱和木雕等工作,最终选择了“手工金属绣雕”。

  “我不是艺术特长生,所学的专业也不是美术,但我从小喜欢玩刀,也喜欢书法和绘画。这金属板画上的图案,都是我用刻刀一条一条、一点一点精雕细刻出来的。确实很费工夫。”李松霖指着他的绣雕作品介绍说。十年前,还在兰州打工的李松霖一次偶然的机会看见有人用钉子在一块铝合金板材上刻画山水,这激发了他的想象力,于是开始尝试这方面的创作。他将改锥打磨成雕凿刀具,废寝忘食,在不同的金属板材上不停摸索。他还三进敦煌莫高窟,后来又在天津一家手工木雕厂打工,边学艺边练习,终于练就了自己的这门绝技。

  “我把这种技艺自名为‘手工绣雕’,是因为这是一种纯手工在金属板材上刻绘图案的工艺美术形式,刀纹有刺绣般的纹理效果。”李松霖说。十年来,李松霖自创八十多种雕刻刀法,运用平雕、旋刀、冲刀、反旋刀、正旋刀等刀法上的变换,以传统图案、壁画、书法、篆刻、肖像、剪纸、风景、花鸟虫鱼等为素材,经过设计、打磨、做图、着色、雕刻、抛光等几十道工序,创作出了两百多幅各种尺寸的绣雕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了绣雕作品的强烈视觉感受和艺术冲击力。

  为了将自己的绣雕作品推向市场,李松霖不仅在老家会宁创建了自己的工作室,而且还辗转周边各地举办展览以及参加相关赛事活动。由于他的每件绣雕作品都匠心独用,构思新颖,无法用电脑雕刻替代或仿制,因此一经展出,便吸引了众多爱好者的赞叹和青睐,部分作品还被有关部门收藏,甚至作为高档礼品馈送给贵宾。

  “一件中等画幅的作品,仅雕刻环节就要一个礼拜左右。”尽管如此,但李松霖依然乐在其中,“因为一件作品得到客户认可,就意味着你的这些辛苦没有白费,这也给了你更大的动力去完成另一件新的作品。”如今,李松霖不仅忙于艺术创作,还要不时地关注他所在的数百个QQ群,因为他的一部分动力还在于群内许多网友对他作品的关注和支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