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如今怎脱贫?先看谷雨如何种!

21.04.2018  04:06

原标题:会宁:“1+N”产业增收新模式助力精准脱贫 

守住一头子,多做几样子”是会宁县制定脱贫攻坚计划的总思路。通过发展基础种植业和特色种养殖,让产业的集约化效应带动农户整体脱贫质量。通过系统的计划和措施,目前会宁县已经实现了产业到村到户达标全覆盖。

四月,正是播种的季节,来自杭州、福建等地的20多位蔬菜客商来到会宁实地观摩,选择合适的土壤开展订单化种植。来自福建的陈主云已经是第二次下订单了。

会宁福甘高效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主云:会宁这边土壤好,气候好,如果水利足够的话,肯定条件很好。

市场的需要直接决定了蔬菜大棚种什么。在会宁县中川镇梁堡村连片的蔬菜大棚中,红笋已经下种。梁堡村蔬菜种植合作社通过争取扶贫、农牧、水利等项目资金流转了800亩土地,集中连片搭建了800座塑料大棚。由合作社和蔬菜客商对接,签署订单,引导蔬菜农户入社种植,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和销售。产业链式的经营模式,让农户不再担心销售,也为当地打造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打下了基础。

中川镇人大代表 白炳仁:在种植方面。免费提供肥料和菜苗,提供技术指导,整个从生产到销售一条龙服务。确保农户通过蔬菜产业,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产业扶贫的最终受益者是农户。为了帮助农户脱贫,政府对每户贫困户给予1万元的补贴,帮助承包4-6个蔬菜大棚,村合作社提供种子、肥料、技术指导等,降低农户种植风险。村民李万堂今年一下子承包了四个棚。

中川镇梁堡村农户 李万堂:前面高庙村的预计四个棚能收入2万多元。如果今年种得好,我再种几个。

除蔬菜种植外,肉牛、肉羊养殖也是会宁县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家住丁沟镇沈屲村的吴海军从2013年开始搞肉牛养殖,从最初的3头到现在的9头,养殖规模扩大了,效益也上去了。今年,他准备再新建一个圈舍,将肉牛养殖数量提升到15头。

丁沟镇沈屲村农户 吴海军:去年通过精准扶贫,贷了3万元的养牛补贴,我又看了两头,卖出去了七头。去年收入五万元。准备18年发展到十头以上,肯定收入更好。

守住一头子,多做几样子”。会宁县以1个基础产业+N个增收产业为内容,在全县打造“1+N”助农增收模式。帮助贫困户确定乐意接受、能够稳定增收的产业发展规划,精准助力村民脱贫致富。

会宁县农牧系统党委副书记 魏桢:今后加大工作力度,从政策扶持,资金保障,服务支撑,宣传发动入手,扩大产业的覆盖率,提升产业达标率。力争肉牛肉羊、中药材、蔬菜等产业成为会宁农民脱贫增收的产业。

记者:苏磊,马丽,白银台,居尚

甘肃台报道。

更多新闻资讯请点击: 甘肃新闻·聚焦全省最新资讯

编辑: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