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对口分配制度已在兰州实行8年

09.07.2015  12:29

  原标题: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对口分配制度在兰实行8年,比例逐年提高

  公平的步子迈开了要长远还得走稳当

   中国甘肃网7月9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 (记者 马莉) 2007年,兰州市首次实行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对口分配制度,将9所省级示范性高中5%的招生计划对口分配至生源相对薄弱的部分初中学校,此后每年逐渐扩大分配比例,今年已达到60%。8年来,不少学生以统配生的身份进入到省级示范高中学习,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矛盾,比如统招生升学竞争加大、低分考生进入省级示范学习吃力等。为此,一些省级示范高中提出建议,应根据兰州实际停止增加优质高中对口分配的比例。有专家提出,兰州市今后应大力探索一贯制办学模式,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缩小校际差距。

  记者调查:政策实行效果究竟如何

  那么,比例逐年增加的兰州市高中招生统配政策实行效果究竟如何?

  从对口划拨招生计划来看,每所优质高中60%的对口分配名额将划拨至不同的初中学校,落在每一所初中学校的招生名额为几个到几十个不等。而且,参与对口划拨也有分数限制,高中学校将按照统配志愿从高到低录取。每所初中的分配名额有限,尤其是对于优质初中,享受对口分配的学生之间竞争很激烈,中考成绩咬得很紧,有时候差0.5分就走不了统配了。”兰州三十五中一位负责人介绍,今年西北师大附中、兰州一中等省级示范高中拿出的统配名额都有所增加。“像我们学校能走统配名额的学生,中考成绩都在统招分数线下10分以内,同样都是很优秀的学生。不仅是统配生之间竞争大,统配名额增加后统招名额减少,优质初中学生考入省级示范高中的竞争更加激烈。”这位负责人说,还有的考生达不到报考学校的统招线但符合统配条件,落榜考生能通过统配方式步入省级示范高中,这种情况在一些优质初中比较多见。

  与优质初中相比,一些一般初中的统配情况怎样呢?“即便是放到统招线下50分内录取,一些初中很多学生还是达不到录取条件,所以学生都不敢报。例如某所优质高中给一所初中有5个统配名额,但是只报了两个或三个人,这样就有统配名额就被浪费了。还有一种情况,一些学生因为分数实在太低而没有被录取。”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的负责人说,每年都会有一些优质高中完不成统配计划。这样一来,给省级示范高中腾出了一部分招生名额,他们可以将统配剩余计划直接转为统招计划进行补录。尽管如此,很多一般初中的家长和考生仍然十分重视对口分配,早早的盯着几个仅有的名额,希望能通过统配进入省级示范或其他较好的高中。

  “统配分数线是一校一线,通过对口划拨进来的学生,入学成绩相差很大,一般是优质初中的很高,一般初中的比较低。从今年的数据来看,统配最高分数线是兰州树人中学的626分,最低的535分,在统招分数线下50分以下的大概有18人之多。从教学实际来看,统配生在统招分数线下50分以内的,学习状况还算可以,但50分以下的就比较费劲。”西北师大附中一位招生负责人说。据了解,从2013年开始兰州市规定,省级示范性高中没有完成统配计划,可降分至省级示范性高中最低控制线录取,导致省级示范高中录取了部分低分考生。这种情况在其他省级示范高中同样存在,一些低分考生勉强进入优质高中,对于高中教学开展带来影响。采访中,有省级示范高中的一线教师反映,有的考生入学成绩较低,出现了听课吃力的情况,有的孩子因为长时间跟不上学习节奏还出现了厌学情绪,导致教学难以组织。

  专家建议:

  大力探索一贯制办学模式

  杭州市自2004年开始全面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通过“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等形式,推动了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快速扩充,有效缓解“择校风”。可以说,实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初中,是不少地方缓解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为择校降温的有效途径,一些城市的对口比例达到了百分之七八十甚至百分之百。

  “对兰州而言,优质高中对口划拨比例逐渐增大,意味着优质教育资源在不断扩大。对口分配使任何初中的学生都有升入优质高中的可能,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南战军介绍,根据兰州市的规划,兰州市优质高中对口分配比例还将扩大,争取三年内达到75%。

  实际上,出于影响生源质量的担忧,一些省级示范高中对对口分配并不情愿。“一些低分考生跟不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而且,统配名额的不断增加,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表示有失公平,分数高的上不了好高中,分数低的反而考上了好学校。优质高中对口划拨原本是为了使初中教育均衡发展,但是实行多年来,优质的初中依然优质,一般的薄弱初中并没有明显变化。”一位省级示范高中的负责人建议,取消统配录取可降分至省级示范性高中最低控制线的规定,将统配分数线控制在统招分数线下50分以内。为了保证生源质量,保证优质高中的升学率,不少省级示范高中提出建议,教育部门应该根据兰州市的实际,停止增加优质高中对口分配的比例。还有专家建议,兰州市今后应大力探索一贯制办学模式,让优质生源和教学资源直接融入初高中,从而催生新的优质学校。同时,不断加强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缩小校际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