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改造优胜劣汰 ——庆阳市苹果产业进入新一轮调整期

02.08.2016  18:04

  今年,海升集团在宁县焦村和早胜镇新栽矮化密植苹果树1.5万亩,截至目前共有2万亩矮化密植苹果园在宁县扎根。随着产业结构布局的进一步调整,庆阳市苹果产业正在发生变化。

加快推进矮化密植栽培

  由于矮化密植栽培有着易管理、结果早、前期产量高、果实品质优的特点,近年来的发展进程明显加速。今年上半年,庆阳市矮砧苹果栽植面积已达到7.06万亩,占上半年苹果栽植总面积的46%。

  宁县焦村海升模式果树示范基地经理周广春告诉记者:“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苹果栽培从业人员的老龄化趋势日渐明显,因此,从本世纪初开始,苹果生产中各种管理措施逐渐向机械化方向发展。具有省人工、便于机械操作等优势的矮化密植栽培已成为苹果种植的发展方向。”

  砧木、苗木、品种、肥水等因素一直是制约苹果矮化密植栽培的关键。海升集团在苹果种植过程中形成了覆盖栽培为主、节水灌溉为辅的节水栽培模式,特别是从以色列等国引进的肥水一体化栽培模式,改善了肥水供给状况。同时,挖穴机、开沟施肥机、微型旋耕机、除草机、弥雾机等小型机械的使用,使得矮化密植栽培的优势得到进一步体现。在充足的水肥灌溉下,苹果已经不再套袋,省去了大量人工,简化了栽培成本,海升模式为庆阳市苹果栽培推广和示范提供了样本。

提升果品品质

  庆阳市果业局生产科科长李有财告诉记者:“通过对近年市场的观察,我们发现精品果始终保持着畅销势头,而销售难主要涉及普通果、劣质果。这意味着苹果生产的精品化时代已经来临,生产中应以市场为导向,采取综合措施,提高苹果生产品质。”

  今年5月31日,庆阳市委中心组举行学习会议,特邀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作了题为《苹果产业经济与市场前景分析》的专题辅导报告,认为精品果的畅销势必会导致一批普通果被淘汰,低成本栽培、小户栽培难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开拓苹果外销市场

  随着退耕还林等政策的实施,苹果产业发展速度加快。目前,全国苹果栽植面积已超过4000万亩,而多年来市场的产销平衡点为3000万亩,大约有1000万亩苹果园呈超量发展态势。今年,庆阳市一些地方出现苹果销售难现象,表明产能已经过剩。根据以往规律,这种现象在没有大的自然灾害情况下将持续3至5年。

  面对销售瓶颈,今年3月,合水县天顺果品有限公司苹果出口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开拓了苹果外销市场。

  庆阳市果业局局长贾兴瑞认为,目前,庆阳市各苹果产区应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机遇,积极与沿线国家对接,抓好苹果推介宣传,为庆阳苹果走出去创造条件。同时,要抓好质量管理,积极进行生产基地认证,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苹果。(记者先朝阳 陇东报记者刘萍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