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优势资源打造甘肃旅游“梦想丝路”

03.11.2014  15:16

——专访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研究员李兴文

    2011年1月25日,为解决发展资金不足问题,推进甘肃省交通、航空、旅游事业发展,构建相对完备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为了实现甘肃省旅游由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的转变,甘肃省委省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将公路、航空、旅游等相关联产业统筹架构、集群共进,提出了“公路促民航、交通带旅游”发展理念并付诸实施,组建了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肃省公航旅集团”)。

    2014年10月31日上午九点,“梦想丝路”(甘肃段)中央媒体采访活动走进甘肃省公航旅集团,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研究员李兴文接受了新华网甘肃频道专访。

     新华网甘肃频道: 您认为甘肃公航旅集团公司的成立,对于甘肃省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哪些积极的影响?

     李兴文: 首先,作为一家注册资本200亿元的大型国有企业,我们担负着经营和管理甘肃省境内公路、民航、旅游等多种国有资产的重任。也就是说,通过为全省高等级公路、民航机场和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提供投融资保障,组织开发配套的公路服务区、仓储、物流、住宿、餐饮、广告等项目,我们首先能为甘肃省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便捷的交通环境。其次,集团公司已经先后与张掖、定西、永靖等市、县政府展开了全面合作,共同推进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目前已控股了张掖丹霞、焉支山、山丹马场,永靖黄河三峡,定西贵清山、遮阳山等优质旅游资源,同时还接管了丝绸之路等三家旅行社,经集团公司整合组建了甘肃旅游(控股)有限公司,去年共计接待游客8.4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63亿元。因此,集团公司的成立对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是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新华网甘肃频道: 那么您认为,与其他企业相比,甘肃省公航旅集团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中有哪些特殊贡献?

     李兴文: 源于相对雄厚的实力,集团公司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应该能更好地统筹和利用各方面的优势资源。比如有的地方文化旅游资源很丰富,但交通不便,我们就既能保证大量的持续投入,又可以依靠专业的人才队伍,制定出高水平的旅游概念策划。更重要的是,与有些投资公司不同,在融资能力上的优势使我们的每一个旅游开发项目都是基于长远考虑,而不会为了一些眼前的蝇头小利做出盲目的决策。

     新华网甘肃频道: 有一种说法,说甘肃省旅游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这样的窘境“有说头,没看头;有看头,没赚头”。请问甘肃公航旅集团公司能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哪些方法?

     李兴文: 客观来说,甘肃省的文化旅游资源确实是面临着这样的困惑。但首先我们得保护好所有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投资者,甘肃公航旅集团公司也不会因为物质利益而放弃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另一方面,我们也尝试着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做出一些旅游概念策划,以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比如在张掖丹霞地质公园的景区开展的“智慧旅游分享”项目,提供免费wifi供游客将自己拍到的照片通过网络迅速与亲朋好友们分享,结果今年“十一”期间就迎来了破纪录的游客人数。

     新华网甘肃频道: 众所周知,随着去年习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以及今年丝绸之路多国联合“申遗”的成功,人们对“丝绸之路”的关注热情空前高涨,您认为,甘肃省公航旅集团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迎接这一机遇,促使丝绸之路甘肃段的文化旅游产业繁荣发展?

     李兴文: 是的,如今大家对丝绸之路的热议和关注,是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不容错过的一个大好机会。总体来说,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整合优质旅游资源建设大景区,发展壮大甘肃省旅游产业”的总体思路,继续当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排头兵,切实担负起甘肃省委省政府赋予的“重要旅游资源开发、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提供“投融资保障”的职责和使命。具体而言,就是继续发挥我们在资金和品牌上的优势,结合正在开展的旅游大景区建设工作,整合全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中具有较大开发价值的优质资源,以大规模的持续投资为保障,促进全省尚未开发或浅层次开发的4A以上景区向规模化、集约化开发转变,力争早日将甘肃的文化旅游产业真正建设成一条“梦想之路”!(专访人:许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