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手托起美丽乡村
盛夏,泾河两岸,麦浪滚滚,生机盎然。记者行走在麦香四溢的田野上,一幢幢农民新居映入眼帘,一条条硬化村道纵横阡陌——泾川县统筹城乡、组团开发、一体推进,众手托起了美丽乡村。
组团发展 联片突破
一川两塬,沟峁纵壑,是泾川县农村自然条件的真实写照。近年来,泾川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集中打造具有泾川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品牌。
6月19日,雨过天晴,碧空如洗。记者来到北部塬区的玉都镇端贤村。沿公路一线排开的农民新居,掩映在绿色花草中,分外美丽。记者走进村民赵琴的新居,她正忙着准备夏收的事儿。
“过去我家住在两孔土窑洞里,吃水难、走路难。现在好了,村上搞美丽乡村建设,村上协调贷款,帮我们盖起了4间新房。”赵琴说,“去年,我们搬进新家,水、电、太阳能热水器、沼气灶一次配到位,出门就能坐上公交车。现在,我家种了3亩果园、养了8口猪,老伴和女婿在外打工,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泾川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按照“产业相近、地域相邻,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体现个性、彰显特色”的原则,突出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文化旅游元素,科学编制中心村建设规划,整合资源,捆绑项目,集中用力,择优扶强,整区域推进产业开发,组团式建设农民新居。目前,全县新修、改建小康住宅3.1万户,全县小康住宅比例达到42%。同时,高标准配套村部、卫生所、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健身场所、便民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了通村油路、供水排污、村庄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打造规划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环境整洁的新型农村社区。全县已经建成了以玉都康家、王村二十铺、党原高崖、飞云南峪为代表的68个中心村。
多产业支撑 多类型推进
在蓝天白云下,记者行走在泾川县南北二塬,泾河两岸,一幢幢风格迥异、独具特色的农民新村,宛如一幅幅水彩画,令人赏心悦目。
泾川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根据各村自然条件和产业特色,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路子,形成了党原乡丁寨村、飞云镇元朝村等产业支撑型,党原乡城刘村、高平镇胡家峪村等城镇拉动型,泾明乡山底下村、高平镇铁佛村等商贸带动型,汭丰乡焦家会村、城关镇袁家庵村等移民搬迁型,飞云镇毛家村、高平镇原尚村等旧村改造型,党原乡坷老村、合道村、玉都镇摆旗村、郭家咀村等联村共建型,玉都镇康家村、王村镇二十铺村生态旅游型7种模式。
玉都镇康家村是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走进康家村,只见平坦的水泥路两旁,是青砖灰瓦的小康屋,亭台廊榭的中心花园和正在建设的农耕文化馆。
康家村党支部书记康广生说:“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传承农耕文化,把民居和自然村风貌融为一体,把果树林、瓜地、菜地连成一片,建成旅游休闲采摘园。现在,乡亲们住上了小洋楼、小别墅,发展休闲养生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建设,成了农民群众增收的新亮点。”
党建领跑 和谐发展
泾川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组团发展”的领跑作用,调动起农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在党原乡高崖村的美丽乡村建设现场,具有陇东民俗风格的小康屋拔地而起,幼儿园、便民超市、乡村舞台等设施同步建设。村党支部书记曹文艺告诉记者,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群众的积极性非常高,村党支部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和群众共同决定村庄规划、道路建设、环境整治、项目布局、产业选择等重要事项,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按照“错落有致、曲径通幽”的生态理念,高崖村在去年建设中心村的基础上,今年建设了69户陇东民俗小康屋,配套了路、林、太阳能路灯以及文化场地建设,让群众的生产、生活更方便、更舒适。
泾川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开展统筹城乡基层党建试点工作相结合,突出乡村班子建设、群众技术培训等重点,多方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目前,全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新修、改建村级活动场所62个,建成了玉都、高平2个党建综合示范乡镇和党原丁寨、城关茂林等30个党建综合示范村。同时,通过落实县级领导联系乡镇、选派优秀大学生进村、开展城乡结对帮扶等措施,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泾川县还以中心村为重点,积极组建村级民主理财、科普宣传、纠纷调处、安全管理、卫生监督5个农村社区化管理小组,成立资金合作社、技术服务队、生产互助组3类合作组织,发动群众参与集体事务管理,多方开展互助合作,初步形成了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长效机制。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全县广泛开展“致富星”“守法星”“和睦星”“义务星”“信用星”创评和“十大孝子”评选活动,先后命名表彰“和谐五星”户2211户,学先进、争先进、赶先进逐步成为泾川县农民的新追求。(记者惠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