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空间助青年创客“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新华社兰州7月29日电 题:众创空间助青年创客“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新华社记者张文静
创业伊始,缺资金、少经验、无场地……青年创客在创业中常常遇到诸多“拦路虎”。在甘肃兰州,船说创业咖啡、青年创业馆等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正有效解决着创客的创业难题。这些尚处在幼苗期的创客在新型创业孵化基地的帮助下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
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闯市场
1981年出生的小伙魏巍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IT市场闯荡多年后,又回到了家乡甘肃兰州。
当下,全民创业已成为一股社会热潮,各种优惠政策、创业平台不断涌现,积累丰富技术经验的魏巍心动了,“何不创业?”
魏巍联合志同道合的朋友形成创业团队,从项目做起。但经营不到一年,他发现,由于知名度不高,团队很难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及一定数量的客户群。
去年4月,船说创业咖啡在兰州成立。这家投资1000万元的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旨在将青年创客“扶上马”“送一程”。
船说创业咖啡的介入,使魏巍告别了单枪匹马闯荡IT市场的码农身份,成为兰州野码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从公司注册到办理营业执照、从没有场地到拥有独立的办公环境,从客源寥寥无几到拥有稳定的客户……面对新变化,魏巍坦言,“没有船说,我离成立公司的梦想还很远。”
如今,像魏巍一样,很多热衷于技术创新,但没有市场经验、人脉关系的青年创客在众创空间帮助下,成功将奇思妙想转化为市场产品,变现成钱。
“不怕没投资,就怕你不来。”船说众创空间首席执行官李国梁说,随着民间创业氛围迅速提升,各类创新创业项目蜂拥而至,日益增多的众创空间正积极地服务着创客们。
从奇思妙想到点石成金变资产
周建珍没有想到,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年1月,他和创业团队的“特色中国馆”电商平台销售额达到500余万元。
打开电脑,进入“特色中国馆”页面,琳琅满目的甘肃特产一一得到展示。“百合、玫瑰等土特产销量最好,主要销往东北、东南沿海地区。”一年前还在为供货渠道和销量发愁的周建珍,当下不再忐忑。
电商专业出身的周建珍去年初组建了创业团队,决定利用所学投身电商。和魏巍一样,周建珍虽有技术,但没有创业资本。
2015年8月1日,甘肃青年创业馆成立,专门针对早期创业者所需要的场地支持、政策引导、法律咨询、财务分析等提供一揽子创业服务,帮助早期阶段的创业公司顺利启动和快速成长。
周建珍从青年创业馆里看到了曙光。
“这个项目线上线下都可以做,发展前景广阔。”对于周建珍的项目,甘肃青年创业馆负责人徐亮充满信心。
开放式的办公环境、风格各异的会议专区……凭借优质的创业项目,周建珍成功入驻现代化的创业馆。他不仅享受到基础设施良好的硬件服务,而且迅速得到项目对接和稳定客源。他的供货商从20多家增加到80余家,在线上平台开店的会员单位已达600多家。
“有了青年创业馆的孵化,我们才得以落地生根。”周建珍说。
从小荷初露到遍地开花助创业
受访青年创客直言,单枪匹马创业,失败的几率太高,难以想象没有众创空间扶持的创业者将走向何方。“众创空间给了我们喘息的机会、发展的空间。”
甘肃省科技厅介绍,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提出以来,甘肃掀起了新一轮创新创业热潮,众创空间从起初的小荷初露到如今的遍地开花。目前,全省共有61家省级众创空间。截至4月底,入住省级众创空间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团队)1249个,吸纳社会就业13044人。同时,甘肃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积极支持双创。截至4月底,仅61家省级众创空间服务的团队及企业当年获得投资总额4.09亿元。
眼下,这些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正在用个性化的服务,为创客们搬掉创业路上的大石头,利用其强大的导师团队为入孵企业提供创业指导,并联合省内外投资人、投资机构为创业者举办融资路演活动。
新蜂洗衣创始人张明昊就是众创空间的受益者之一。在前不久船说创业咖啡举办的融资路演中,他收获了70余万元的融资意向。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系主任、创业导师苑春在张明昊路演前,给出的几个建议,使这位青年创客在回答投资人问题时更游刃有余。
“优秀的创业导师能够让创业者少走弯路。”徐亮认为,但目前众创空间普遍缺乏优秀创业导师,宜建立创业导师库,引导众创空间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合作关系,解决创客的创业难题。
( 编辑: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