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产权维权面临多个困局

28.04.2015  01:29

资料照片

    4月20日至26日是我省的知识产权宣传周。这次宣传周活动为期7天,主题是“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着力把我省打造成知识产权强省,以知识产权促进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近年来我省企业知识产权意识逐年增强,专利申请与授予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少企业已经有了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但依然问题不少。

    企业怕专利被仿冒不去申请

    赵明阳是我市一家小型家电生产企业的老板,别看他的公司虽然只有几百员工,可是手里拥有的专利产品数量却不少。但是他却告诉记者:“以后有什么新成果我是不准备申请什么专利了,没有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是由于目前国内对小家电行业的监管比较混乱,你的产品今天上市,明天别的公司就会出现一个一模一样的产品,产品的核心技术没有任何区别。于是在赵明阳产品研发之初便申请了多项专利。但即使如此,他发现,这根本没有作用,产品在面市半年左右后,山寨货还是出现了。

    “做一款让消费者愿意掏腰包来购买的商品,我们的研发人员是花了好多年的时间和精力才完成的,而且研发出来后我们还要继续地进行测评改进,这一切的努力不是金钱能够统计的。”赵明阳表示,产品是一个系统的东西,需要生产体系、供应链体系、技术平台作为支撑,尤其对于新产品来说,发现问题和改进产品的质量是非常必要的。在这家企业的产品研发室里,记者看到了研发人员为了保证一个新产品能否上市以及上市之后的销量会有什么预期效果,只是工作和研究日记就写了厚厚五六本。“我们这么认真地工作,结果却是为别人做嫁衣,所以以后我们也不申请专利了,看有什么好的产品就去模仿下,多轻松啊!”赵明阳无奈地开这玩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类似赵明阳的情况并不少见。针对这种情况,我市专利代理人赵晓丹说,其实目前这种情况比较普遍,但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一个企业花费了时间和人工,研发出来了成果。申请了专利,希望得到保护。但是申请专利时规定,必须将核心创新点写清楚,这也意味着一些别有用心的企业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拿着专利的核心创新点去造出同样的产品来。这种情况的出现让那些创新的企业非常难以接受,长此以往,专利受到仿冒的企业是不是也会想,既然如此那我以后也不申请专利了,等别的企业有了新专利我也仿冒一下,这样多省事?也有一些企业对比较关键的技术不敢申请专利,反而更形不成保护,被别人侵犯知识产权。

    专利维权面临多个困局

    “专利受到侵犯之后不是可以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吗?”记者问道。“是这样的,但是在真正的维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太多,很多时候根本达不到企业想要的效果。”甘肃井欣律师事务所的郝彬律师告诉记者,在目前的专利维权过程中存在举证难、周期长、赔偿低、效果差的现象,他所了解到的不少专利诉讼往往会出现“赢了官司,输了市场”,“赢了官司,赔了钱”等尴尬局面。

    郝彬告诉记者,我国专利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种。外观设计专利实质上是保护美术思想,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则是技术思想。维权困难的原因是在专利侵权诉讼中,关于违法所得等相关证据由侵权行为人持有,权利人难以获取;在涉及制作工艺、中间产品的专利侵权诉讼中,权利人无法直接获取侵权行为相关证据,只能通过派人进入侵权行为人生产场地内部等方式获取证据;各地法院证据保全措施适用标准不统一;电子商务领域专利侵权日益增多,电子证据时效性强、易篡改,取证尤其困难。

    “此外,在专利侵权诉讼中,由于中间常出现无效宣告程序或其他程序,致使原来的审判程序被拉长,一场专利维权官司打下来,估计要消耗几年时间。随着专利侵权诉讼的拖延,专利价值日益贬值,难以及时制止侵权行为和获得充分赔偿。”郝彬说。不仅如此,在实际工作中,专利行政执法在执法手段上也缺乏可操作性,专利行政执法保护力度不够,针对专利侵权缺乏判赔权,无法及时、有效地制止侵权行为,保障专利权人合法权益;针对群体侵权、反复侵权和链条式侵权制裁力度不够,缺乏必要的主动查处权。郝彬告诉记者:“与国外‘倾家荡产’式处罚和‘限制自由’式治罪相比,我国对专利侵权的制裁对侵权者来说只是‘无关痛痒’,难以遏止侵权行为。

    “一些企业为了能够研发出一款受到市场青睐的产品,几乎倾尽了自己的所有能力。但是知识产权受到侵害后的维权困难,可以说让他们非常的绝望。”对于专利维权困局,赵晓丹和郝彬都认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竞争的利器,直接关系着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企业千辛万苦研发出来的技术,其他企业却可以不费力气地窃取,而企业打官司成本高,这一现状严重挫伤了企业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与需求脱节

    除了以上的问题之外,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要的脱节问题也比较明显。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人数少以及在学校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需求差距较大。

    “我省和我市目前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总的来说是比较匮乏的,原因之一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才启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普及时间较短,我省属于西部地区,接受到这方面的信息就更晚一些;原因之二是目前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主体在高校,知识产权实战型人才培养还处于初级阶段;原因之三是有不少人还是不了解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甚至根本就不了解知识产权到底是怎么回事,考大学的时候根本不会考虑到这个专业。”长期从事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牟维莲老师告诉记者,高校对知识产权的课程设计与企业实际需求有一定距离,大部分都是以基础的法律作为主导学习内容,这种课程的设计与企业实际需求往往差距较大。在牟老师看来,知识产权专业应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她说,如果要处理知识产权的案件,就要懂得案件涉及的相关技术,要有知识产权法律的专业背景,最好还要有商业管理运作的知识支撑。如今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距离这些高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牟老师说:“很多学生在学校里理论学习还不错,但一到社会上,实践能力却跟不上。现在一般的本科不能想象成原来象牙塔式的教育,需要符合企业的需求。”她举例说,如果一个中小企业遇到知识产权纠纷,是选择陷入漫长的司法程序,打官司维权还是站在企业发展战略角度,选择协商解决呢?这就需要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兼具法律和管理思维,让企业做出恰当的决定,而不仅仅是以法律思维去维权,因为打官司要考虑企业发展的承受力。

    “仅靠一个机构来完成知识产权人才的培训并以此来解决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的现状不现实,这只是杯水车薪。”牟维莲呼吁政府有关部门注重企业知识产权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关注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给予这些机构更多的政策支持。

    多项举措保护我省企业知识产权

    针对目前我省不少企业在申请专利和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有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省、市两级知识

    产权保护部门都做了不少工作。其中我省日前出台了《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攻坚战知识产权工作实施方案》、《甘肃省中小微企业专利权质押融资办法》、《甘肃省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办法》等政策和条例。这些无一不是为了保护企业知识产权,鼓励企业申请专利而设立的。

    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知识产权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未来我省将在此方面加大保护和扶持力度。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朱晓力告诉记者,我省将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先行先试与辐射带动相结合,在省内建立起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引导和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发展。初步打算,到2017年,使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拥有量和专利国际申请量在2014年的基础上增长50%,打造一批国内知名商标、软件和其他自主知识产权,建立维权援助体系和协同工作模式,根据不同产业特点制定不同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管理规范。

    而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是我市知识产权工作的努力方向。近年来,市知识产权局牵头,整合社会力量构建覆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启动知识产权专家服务队进企业行动,并举办多层次知识产权培训,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加强对我市企业专利信息利用的业务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专利信息利用工作制度,促进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充分利用专利信息,对帮助企业提高专利信息利用能力、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支撑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知识产权培训每次都会邀请国内顶尖知识产权专家进行关于知识产权运营与风险管理等全面、透彻的讲解,让企业管理者和知识产权工作者受益良多。

    记者孙理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