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纳贤” 阳光“任能” 省地税局再次开辟基层干部上升通道

08.09.2016  05:07

  今年以来,省地税局立足行业垂直管理实际,结合全系统干部队伍结构情况,以处级领导干部调整交流为契机,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严把选任程序关口,精心组织实施,从基层公开选拔了6名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同志任省局机关副处级领导干部,不仅进一步优化了省局机关的人员结构和经历结构,而且提升了全系统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打破了基层干部职务晋升的“天花板”,开辟出了一条基层干部成长的“绿色通道”。
   突出基层导向,让一线干部“尝甜头、有奔头”。 针对省局机关活力不足,人力资源配置不优的问题,省局党组审时度势,破旧立新,不止步于既有的“老办法”,而是用新思路践行“眼睛向下、重视基层”,直接面向县区地税局“一把手”、市州地税局机关科室正职中的“70后”优秀干部,选拔担任省局机关副处级领导干部,充分体现了省局党组落实“四倾斜”措施的鲜明态度,彰显了重视基层、关注基层的选人用人导向。这是继2012年、2015年两次公开遴选38名“80后”年轻干部之后,干部选任工作的又一次创新实践,既为省局机关注入了新鲜“血液”,又为基层干部进入省直机关工作搭建了“云梯”、疏通了“渠道”、开启了“大门”,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干部受到了鼓舞、看到了希望、尝到了甜头、有了奔头。要想“走得远”、就要“干得好”已成为全系统广大干部的共识。
   规范推荐程序,让提名推荐“靠责任、顺民意”。 省局党组严把初始提名“第一关口”,既注重从制度层面规范提名推荐程序,修订完善了《甘肃省地税系统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办法》,规定在党组负责人提名推荐的同时,纪检组长就提名人选廉政情况加注意见,实行“谁推荐谁负责”的责任机制,倒逼提名主体公道正派审慎行使权力,切实解决“随意提名”的问题;又充分尊重基层党组在干部选任上的话语权和建议权,由市州局党组根据省局党组《副处级领导干部初始提名工作方案》要求,综合符合条件干部的平时德才表现进行酝酿讨论后,以党组书记提名推荐的形式向省局党组上报人选,再由省局党组根据上报的26名推荐人选的基本条件、任职经历、工作业绩和实际岗位需求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综合研判,按照推荐人选1:3的比例确定9名初步人选。整个推荐过程重视基层党组的知情度和关联性,进一步靠实了市州局党组的把关责任,使省局党组的选人用人决策更加顺民意、接地气。
   引入素质测试,让选人识人“易直观、更精准”。 为了进一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化水平,深入了解拟选任干部的综合素质,省局党组在工作中大胆创新,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引入了“综合能力与素质测试”环节,即根据副处级领导岗位特点,围绕全省地税事业发展实际,采取角色见习、即兴问答等方式,对应试者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在测试中邀请省委组织部、省公务员局的有关同志作为评委,由机关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作为观众直接参与其中,9名初选人员“面对面、立体化”地展现在评委和观众面前,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因素影响,使素质测试可见可信、可比可靠。省局党组将测试结果作为重要参考,经过充分酝酿沟通,反复比较权衡,按照空缺职位1:1.5的比例确定6名考察对象,真正体现了干部选任“好中选优、优中选强”。
   注重全面考察,让考察对象“做体检、不带病”。 省局党组把干部考察作为干部选任的必经程序和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严格按照规定采取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实地考察、查阅档案等多种形式,既对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了解,又重点掌握他们“德”的表现和工作实绩;既广泛征求市州局领导、机关中层干部的意见,又延伸至所在部门、单位听取身边干部的看法;既要求考察对象填写《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报告涉及个人收入、房产、配偶及子女投资、经营等事项;又请纪检监察部门、计划生育部门对考察对象分别出具廉政意见和计划生育情况证明,真正将考察对象置于“阳光”下,接受组织和干部职工的“检阅”,切实防止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拔”。
   严肃任前谈话,让新任干部“明责任、知敬畏”。 省局党组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新任职干部任职谈话、廉政谈话制度,由省局党组书记、局长和分管人事工作的副局长、省纪委驻省局纪检组组长对新任领导干部进行集体任职谈话和廉政谈话。谈话内容突出思想性、把好政治关,将“20字”好干部标准作为任职干部谈话首要内容,促使新任职干部强化政治观念,保持政治定力;突出教育性、把好道德关,将“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养成贯穿谈话全过程,不断强化干部的宗旨意识、道德意识;突出针对性、把好岗位关,针对不同岗位干部逐一明确工作目标和角色定位,增强其干事创业的主动性;突出鼓励性、把好绩效关,充分肯定干部过去的成绩,对新岗位提出新要求,鼓励其继续做出新成绩;突出鞭策性、把好廉政关。通过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督促其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带头守纪律、讲规矩,始终绷紧廉政这根弦。

(特约记者 李飞舟 通讯员 路 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