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孩子们的心灵之窗——静宁县中小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速写

04.09.2014  12:36

2014年暑假,对于静宁一中高三(20)班学生韩储银、陈沭彤等8名同学来说,简直像做梦一样。

这些孩子在短短几天里经历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到首都北京、第一次坐地铁、第一次来到北大、清华……

根据省教育厅“圆梦蒲公英”活动安排,今年暑假期间,静宁县许多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参观体验、专题调查、红色旅游等活动,为他们开启了一扇以全新视野关注社会、了解社会的心灵之窗。

韩储银、陈沭彤参加了由学校组织的“名校之路·圆梦之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北京,让韩储银感受最深的是参观北京大学的过程:“北大的博雅塔古朴沧桑,透露着历史的厚重和浓郁的文化气息,难怪这里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地方。

最让陈沭彤记忆深刻的是清华大学图书馆:“哥哥姐姐们有的伏案奋笔疾书,有的一手托腮一手翻动书页,还有的手指在电脑键盘上飞舞……没有人交头接耳,没有人维持秩序,更没有人抬头理会我们这些参观者,所有人都尽量不发出声音影响别人。

陈沭彤说,她既怕打扰这些专注、投入的大学生;又想在这令人着迷的氛围中多待一会儿……

侯凡娟从北京回来后也有不少的感悟,她说:“这次旅行让我发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我想,有了对自身更清醒的新认识,才能更好地奋斗下去……

静宁县阿阳实验学校除组织优秀学生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参观外,还组织另一批优秀学生“跟着课本游江南”——去了华东。

在南京中山陵,胡艺昕同学感慨万分地说:“这里,让我们想起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

参观了浙江大学,王永琪同学发自内心地喊出:“浙大,等着我!

威戎、成纪、甘沟、界石铺、三合、七里、雷大等地的农村学校,则组织学生在附近地区进行“红色人文之旅”。

当孩子们参观了延安、六盘山、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园等红色圣地后表示,身临其境感受当年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后,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没机会外出的孩子也没闲着,就读于静宁三中的双胞胎姐妹朱文婷、朱文娜在暑假中,迎来了清华大学的志愿者。

这支志愿者队伍是清华大学与曾宪备慈善基金2014年中美大学生暑期教育扶贫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支队。11名志愿者中,除来自清华大学、港澳地区的师生外,还有来自美英等国的志愿者。他们在静宁三中为五个班的学生开设了英语培训、心理辅导、文化交流、语文写作和励志讲座等课程。

静宁三中八年级的王潇告诉记者,支教老师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形式多样的课堂模式,丰富多彩的互动游戏,让大家提高了学习兴趣,开阔了眼界。

对这些生长在黄土地上的孩子们来说,无论是参加外出社会实践,还是接触志愿者,都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遇。静宁县教育局局长赵宏军说,这些活动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有机结合起来,是拓宽学生视野,切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良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