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别太在意对与不对

26.04.2015  03:07

    见一老太摔倒忙上前搀扶,不料老人一口咬定是小何撞了她,交警反复勘查,终还小何清白。4月21日,老人伤愈出院时,善良的小何不计前嫌,带着家人向这位经济困难的老人捐款千元,此举在当地传为佳话。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任何事情也都避免不了被不同的人两面解读。有人说这事是“佳话”,就有人认为小何做好人好事也该看清楚对象是谁,送钱给讹自己的老太,无疑是新时代的东郭先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表达的权利,也有自己所站的不同角度,不管怎么解读都似乎有一定的道理。非要找一个答案的话,就必须要看讹人老太拿到小何的钱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很遗憾,报道中没有提及,但笔者认为,不管老太是因为自惭而悔悟,还是为获利而自喜,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小何的善意。只有社会舆论给小何以足够的肯定和支持时,她才不会怀疑自己,才可能一心向善,一生向善。所以,舆论在讨论这起事件时,不应该把焦点放在小何做得对不对上。

    其实我们更应该注意到另外一个细节:警察反复核查,终还小何清白。自“彭宇案”始,“扶老人被讹”事件层出不穷,谁是谁非到最后大多成了一笔糊涂账,究其原因,多少与警方没有及时介入有关系。从事情的本质来讲,这类事件涉及的不仅是道德问题,更多的是法律问题。此起事件中,因为交警反复勘查,才使事件真相得到了及时的廓清。这说明,相比把事件拖到审判程序,并由涉事者自我举证的环节,代表法律的执法者提前主动的介入,远更显效率,也更显公允。所以,这里能不辞辛苦和麻烦,反复勘查的交警和小何一样,也应该得到同样的点赞。

    文明社会,人人都应该拥有平等的自由权利,你所认可和遵守的道德,更多适用于自律,因为道德永远无法摒除偏见。假如,我们在一起事件中只纠结于道德上的对与错,那难免就会成为一种道德胁迫,甚至侵犯到他人合法的权益,而道德本身,也有可能沦为虚伪的幌子。所以,在类似“扶老人被讹”事件中,我们应当放下道德评说,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法律的调查和判定有没有及时介入,迅速给出结果上。如果以后在类似事件中,都能像这起事件一样,能有个迅速的基于法律的明晰的是非判断,人们自会重拾对公正的信仰,做好事时自会少一些顾虑。所谓道德,何愁不回归。 蔡宁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