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享理念引领改革发展新实践

30.11.2015  10:05
原标题:以共享理念引领改革发展新实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共享发展”的新理念。这一理念是针对我国改革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也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标志着推进人人共享、普遍受惠已经成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思想理念和重要政策导向。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增长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社会发展也获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大力推进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方面不断迈出新步伐。同时也要看到,由于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地发展条件不同,尽管大部分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目前仍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我国贫困人口的数量还有近2亿。一方面,这些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差,依靠自身力量难以摆脱困境,易形成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另一方面,大量贫困人口的存在,很容易造成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基尼系数虽有所下降,但仍始终在警戒线以上高位徘徊。实践证明,收入差距过大极易造成社会心态失衡,撕裂社会共识,影响社会和谐安定。从我国城乡关系看,由于欠账过多、基础薄弱,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依然十分紧迫。

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历程表明,不能仅仅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技术进步、工业化等作为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和质量、社会运行机制、分配制度等社会因素都是影响经济和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因素。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了人类发展指数(HDI)的概念,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2014年中国HDI在世界187个国家中排名第91位,首次跨入“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行列。被称为“经济学的良心”的印度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提出,发展就是使人具有追求他们自认为有价值生活的可行能力,基本的可行能力包括免受困苦、健康与长寿、教育水平以及体面的生活等。这一观点明确提出,人的综合素质的改变既是发展的首要目标,同时也是获得更大发展的先决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如何以共享理念引领改革发展新实践,把共享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八个方面的举措,为下一步改革发展明确了路径方向。当前,关键是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在一些长期困扰发展的领域重点破题。

一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使收入分配更加合理、更加有序。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十三五”时期,我们要通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形成更加合理的分配格局。

二是建立城乡融合的机制,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通过有效的机制安排,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三是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补好民生短板。“十三五”民生建设的重点是补短板,增进民生福祉。依靠社会政策托底,守住民生底线,弥补市场机制所造成的不公平,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完善扶贫脱贫工作的政策设计,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使贫困人口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四是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保证平等发展权。坚持人民在改革发展中的主体地位,重点关注弱势群体的权利和需要,逐步建立以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通过实施更广泛、更充分的就业,提高劳动参与率,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十几亿人的聪明才智调动起来,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生动实践中实现全面发展,真正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生动局面。 (摘自《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