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会议落实会议”的歪风当刹 ——查摆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系列谈之五

03.01.2018  18:03

  网络上流传一副对联:“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是“谁来落实”。这是对“文山会海”现象的一种绝妙讽刺。

  实际上,会议是沟通意见、解决问题、形成决策的有效方式,文件是下达政令政策、处理公务的重要手段。但一些地方和单位,在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时,习惯于当“二传手”,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依葫芦画瓢。有的会议,一层一层重复开,有的文件,层层转发,“上下一般粗”,从而使最重要的落实工作仅仅停留在层层召开会议、转发文件上。

  为什么一些地方和单位依然会多文多呢?一是“开会才算重视、发文就是落实”的惯性思维依然存在。虽然一再要求精简会议和文件,但考核、督查时,往往要查看会议记录、查阅发文情况。反正,会开了,文发了,上面检查考核资料都有了,就证明把工作做了,至于有没有落实、有没有效果就很少有人过问了。

  二是缺乏担当精神和进取意识,不愿扑下身子,只想应付了事。群众的顺口溜编得好:会前握了手,会上举了手,会完拍了手,会后不动手。的确,总有干部怕干事越多出错的几率越大,做“传声筒、复读机”最保险。有些上级部门检查工作,乐意在会上听听汇报、看看材料。简单省事,还安全省劲,何乐而不为?

  三是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手段。不开会、不发文好像就没办法开展工作,无论哪项工作都要从开会发文开始,以开会总结报告结束,会议和文件成了工作的全部方式。

  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归根结底是懒政思维使然,其危害大矣。材料满天飞,干部跑会场,势必造成大量的精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让领导干部没时间调查、没时间研究,导致政策落实不到“最后一公里”,基层问题成堆而得不到彻底解决,群众有意见是必然的。这种形式主义的工作方式,还形成了巨大惯性,严重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工作作风。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工作信条。“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是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生前常挂在嘴边的话。“出门招商、回家下乡”和“开门办公、马上就办”,是“时代楷模”柴生芳生前的工作常态。榜样是镜子,也是标杆。正是他们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的求实作风和实干精神,收获了百姓的赞誉和口碑,永不褪色,历久弥新。

  反观之,《巡视利剑》中有严重违纪干部承认:“反正该做的批示我也批了,该开的会我也开了,至于下面落实不落实,能不能很好落实,也没有加强对各方面的引导和督促。”纸上谈兵,光说不练,只重形式,不重结果。可以想见,这样的批示和开会也就只是摆摆姿态、走走形式罢了,最终全是无用功。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会风、文风连着党风、政风。要彻底解决“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虚落实”顽疾,“文山会海”不仅要“减肥”,更需要“压实”,避免“假大空”,力求“短实新”。党员干部应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在“真落实”上下功夫,搞调研、办实事、解难题,用自己的真抓实干获得百姓的点赞。 (甘肃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