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位”为引领 加快转型发展---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俞敬东

04.09.2014  12:38

    省委王三运书记在兰州调研时提出“龙头地位、实力首位、枢纽部位、组团错位、文化品位”的“五位”定位要求,从经济引领、实力升级、创新开放、辐射带动、优化布局、品质提升等方面指明了兰州当前和长远发展的方向,既是战略发展定位,更是战术推进措施,对兰州实现经济社会率先跨越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贯彻落实“五位”定位要求,要以“五位”为引领,找准突破点、打造支撑点,特别是要着力促进第三产业转型提质升级,助推全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一、突出龙头地位,引领带动发展。着眼于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深入落实省委“3341”项目工程,认真谋划、储备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以项目推动发展、增强带动能力、强化服务功能。一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严格落实领导包抓项目责任制和项目督查制度,主动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快实施省列重大项目、市列100个重大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二是谋划实施特色项目,结合当前我市发展实际,深入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和各类支持政策,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优化环境、扶贫攻坚等方面,提前谋划、凝炼和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明年项目建设打下良好基础。三是凝炼储备支撑项目,按照王三运书记提出的“市区发展现代服务业、新区发展现代新兴产业、郊区发展特色农业”的要求,凝炼储备一批符合我市长远发展要求的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项目,为长期发展提供项目支撑。

  二、突出实力首位,支撑推动发展。目前,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53%,已经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下一步,将着力推进三产转型,丰富产业业态,完善产业功能,支撑加快发展。一是以思路促转型。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出台关于支持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第三产业各行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二是以业态促提质。加快发展以三维商城、淘宝网“特色中国·甘肃馆”、“甘肃电商谷”等为重点的电子商务,以黄河风情线、城郊度假等为重点的文化旅游业,以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构建快速配送体系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以投融资、担保、保险等为重点的金融服务业,以大数据、云计算为重点的信息化产业,以及节会会展、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各类业态,促进三产提升质量。三是以项目促升级。加快推进鸿运金茂、红楼时代广场、兰州中心等一批商业综合体和北龙口国际商贸物流城板材市场、兰州高原夏菜国际副食品采购中心等商贸物流项目,加快相关批发市场出城外迁,促进商业升级。通过这些措施,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全年12%的增速,带动全市经济加快发展,为提升我市首位度、增强自身经济发展实力提供有力支撑。

  三、突出枢纽部位,加快开放发展。借助我市处在交通枢纽部位的地理优势,深入实施商贸物流规划,按照“四通道、三枢纽、多组团”的空间布局,从国际圈层、区域圈层、城市圈层三个层面发展现代物流业。国际圈层方面,依托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兰州国际港务区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建设,重点发展保税物流、保税仓储、保税加工、综合服务等保税物流服务。区域圈层方面,依托机场、航空物流园区和即将建设的兰州新区铁路物流中心,围绕兰州新区发展需求,重点发展航空物流,打造空港都市。城市圈层方面,重点建设城市集运中心,着力发展城市配送、电子商务配送、社区物流等城市物流服务,构建城市物流体系。

  四、突出组团错位,推进互补发展。按照错位发展、突出特色、优势互补的原则,找准城市四区、远郊县区及各区内部的发展定位,科学规划布局,做到各具特色、互补发展。市内四区方面,城关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等业态,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核心区;七里河区重点发展现代商贸、金融总部、商务楼宇、现代物流,打造金融服务和生产资料物流基地;西固区重点发展品牌商贸、化工物流,打造面向西部的“兰州无水港”和石化物流基地;安宁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现代商务、现代物流、生态旅游,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区。在区域内部,重点推进西关、南关、东方红广场、东岗、小西湖、西站、西客站等商圈的“升级发展”,实现错位经营。远郊县区方面,重点承接市内批发市场外迁,通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本地区特色优势产品“走出去”,同时,重点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农家乐和农业观光休闲等服务业,确保各有特色、各有亮点。

  五、突出文化品位,实现内涵发展。充分挖掘我市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抢抓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深入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第三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以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为龙头,深入挖掘以青城古镇为代表的古文化、以中山铁桥为代表的桥文化、以南北两山为代表的山文化、以“四库全书”为代表的书文化、以牛肉面和特色小吃为代表的食文化,以“八办”和兰州解放为代表的红文化,着力提升我市文化品位。二是加快文化项目建设。在挖掘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做好整合梳理的文章,以遗址保护、演艺娱乐、文化节会、民俗工艺等为重点,论证储备实施一批文化旅游建设重大项目,形成一批在国内国际有深远影响的文化品牌,带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加快建设一批文化特色突出的小城镇,不断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三是强化文化景区建设。加快实施黄河风情线、什川古梨园、仁寿山、天斧沙宫、大兰山、大白塔山等景区提升工程,推进黄河楼、黄河母亲主题公园等景区建设,吸引外地游客来兰,宣传展示我市厚重的文化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