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纵论提振中国经济发展信心

12.03.2016  13:59

  中国兰州网3月12日消息 这是充满挑战的历史时刻。

  这是迎接机遇的崭新起点。

  站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世界对中国充满期待。面对世界经济复苏疲弱、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局面,中国经济能否走出一条稳健的上升曲线?“中国巨轮”能否启动强劲引擎?

  连日来,代表、委员们纵论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他们认为,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国发展的思路,彰显着中国发展的信心,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必将推动我国经济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创新驱动需要给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会场内外,对创新的关注不断升温。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有个“汽车梦”,“未来的汽车能自己驾驶、维修、加油、充电,还可以成为人的秘书、保安,非常智能化”。

  近年来,制造业企业遭遇寒冬。李书福委员告诉《经济日报》记者,突破困境别无他法,唯有创新。“近年来,吉利不断提高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这两年达到12%到13%,远远高于同行业企业”。他在大会发言中疾呼,“要深刻认识到,不保护知识产权,创新就是一句空话!要坚决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保护创新成果,为企业乐于创新、敢于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在市场大潮里“游泳”的企业家最能感受经济冷暖。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熊群力说,“今年面临的压力仍然很大,但是我们看到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更加精准有力地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对高科技企业来说,这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他建议,“一方面,企业要改变创新机制,由主要面向应用、独自创新向重视基础前沿科学研究、打造协同创新体系和能力转变;另一方面,国家应从战略层面统筹考虑,在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发上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发挥龙头和引领作用”。

  除了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也将释放巨大活力。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大学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戴晓凤建议,“在机制创新方面,要着力提升信息、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市场化力度,合理分配要素资源;通过改善科技成果转化分配机制,加快科技成果到市场产品的转化,激发活力、深挖潜力,通过创新驱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攻坚克难需要定力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总量已连续两年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但摆在我们面前的,仍然有很多难啃的“硬骨头”。

  地处鄂东幕阜山北麓的咸宁市,是湖北省确定的4大重点扶贫开发片区之一,扶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精准扶贫进入新阶段,要啃的都是‘硬骨头’。”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咸宁市市长丁小强说,“打赢扶贫攻坚战关键要对症下药,为了实现精准脱贫,咸宁市突出用好五招,一是产业扶贫,培育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抓好就业创业;四是实施扶贫安居工程;五是建好民生保障网,做好医疗卫生扶贫”。

  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原会长万季飞说,河北与北京、天津发展程度差别很大,是与以往对区域协调发展认识不到位有关。他建议,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继续疏解北京的非首都核心功能,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数量,明确各城市的定位,实现京津冀等地区协同发展。

  资源约束趋紧,各地越来越有“绿色发展定力”。“丽水市生态环境质量连续12年位居浙江省第一,去年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市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327天。”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县长蓝伶俐一口气报出了一组数据。她说,过去,浙西南山区招商引资优势不明显,平原与山区发展不均衡。“高铁时代”的到来,让绿水青山成了丽水的金字招牌。去年,丽水市仅吸引浙商返乡投资创业资金就达到147.5亿元,增长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