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代表团审查“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
原标题:甘肃代表团审查“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 王胜俊王三运刘伟平参加审查并发言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甘肃代表团今天在驻地召开全体会议和小组会议审查“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胜俊参加审查并发言。
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全国人大代表、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等分别发言。
农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陈晓华听取审查。
全体会议由刘伟平主持,分组会议分别由罗笑虎、马世忠主持。
王胜俊认为,“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系统描绘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主题主线鲜明、主要目标明确、发展重点突出、注重统筹兼顾、工作措施有力,符合国情,顺应民意,切实可行,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共同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行动指南,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战略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既是一个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振奋人心的五年规划,也是一个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继往开来的五年规划,表示完全赞成规划纲要(草案)。
王胜俊说,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宏伟蓝图已经绘就,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狠抓落实。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三五”规划纲要精神上来,群策群力,众志成城,切实将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如期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规划纲要(草案)对立法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最高立法机关,要认真学习贯彻规划纲要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立法工作,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促进“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的法制保障。
王三运代表说,规划纲要深入贯彻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愿望,提出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战略重点、重大举措契合国情,是一个站位高远、求真务实、鼓舞人心、激发斗志,指导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事业发展新胜利的好文件。具体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顺应了新常态。规划纲要客观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扭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发展新体制、优化现代产业体系等作了全面安排部署,对我们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具有重大意义。二是贯彻了新理念。规划纲要阐释了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总体考虑,体现了新理念的具体要求,指明了推动新理念实施的现实路径和重要抓手,通篇贯穿着新理念蕴含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三是构建了新格局。规划纲要聚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深入具体地描绘了今后五年发展蓝图,明确了各领域工作的基本框架和着力重点,列出了需要推进的重大事项和战略举措,形成了非常完整的工作体系和发展格局,必将指引全国上下不断开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崭新局面。王三运建议将支持甘肃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打造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纳入规划纲要。
刘伟平代表说,规划纲要(草案),一是充分体现了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化、专业化、法治化水平。总结“十二五”取得的成就全面客观,谋划“十三五”目标任务科学务实,绘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线图精准到位,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体系有支撑基础和重大举措安排,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紧盯有效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更好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坚持问题导向,提出了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系统性解决方案;规划的内容、改革的举措都坚持了于法有据。二是主要目标指向明确。规划纲要(草案)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12项预期性指标和13项约束性指标,既有利于有效发挥市场作用、引导市场行为,又是政府更好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相信这些目标的完成,将为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三是重大举措务实可行。规划纲要(草案)牢牢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节点,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区域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突出全方位开放,突出着力补齐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社会事业发展、生态保护建设、民生保障等发展短板,特别是制定了23个专栏165项重大工程和计划,为我们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虞海燕代表说,认真研读规划纲要(草案)有四个突出感受:一是理念主线清晰,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引领经济新常态的主线。二是目标举措有力。在目标设定上,提出了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资源环境4个方面25项主要指标,加大了对资源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充分体现了国家推动绿色发展的导向和决心。同时在政策配套、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扩大生态产品供给、项目支撑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三是民生保障精准。规划纲要(草案)围绕补齐全面小康短板,在养老、就业、教育、医疗、食品药品安全、扶贫等民生保障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细致的部署安排,令人鼓舞。
连辑代表认为,规划纲要(草案)充分体现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阶段迈进过程中的时代特征。一是面临着实现现代化与扶贫攻坚的双重任务;二是寻求制度定型与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并行;三是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互促共进,过去我们一直在解决吃饱吃不饱的问题,现在是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是国家抓的重点和区域平衡问题,我国地区间、行业间存在的不平衡,决定了国家在实施一些重大战略项目时更要兼顾地方间的平衡。
孙效东代表认为,规划纲要(草案)对支持非公经济发展作出了明确安排。在当前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非公经济面临着“一带一路”建设、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脱贫攻坚等新的发展机遇。非公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部位,是发展新动能转换的重要着力点,无论“旧动能”的提升,还是“新动能”的培育,都不能忽视非公经济。后发地区想要“出奇制胜”“无中生有”“后发赶超”,必须想办法搞一个非公经济“洼地”,让外面的资本进来,努力补上非公经济发展这块短板。
夏红民代表认为,规划纲要(草案)全面落实了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贯穿了五大发展新理念,回应了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期盼,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思路、理念、主要任务和举措,是一部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都很强的规划。建议进一步加大对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支持力度;在兰州、敦煌设立免税店;进一步加大对重点旅游目的地和景区交通运输保障体系的建设力度;大力推进质量品牌建设;加快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记者吕宝林 尤婷婷 徐爱龙 白德斌)
( 编辑:王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