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们家族的船长”——侄子眼中的柴生芳

24.09.2014  20:07

    新华社兰州9月24日新媒体专电(记者朱基钗 张文静)8月15日,噩耗传来,柴生芳的侄子柴裕红是第一个从兰州赶到临洮,见到柴生芳遗体的亲人。9月16日,整整一个月过去了,面对记者,柴裕红依然沉浸在叔叔猝然离世的悲哀中。

    “看到叔叔遗体的时候,感觉自己脑子是空的,都忘记了去哭。

    在柴裕红的生命里,柴生芳留下了永远无法磨灭的印迹。“可以说,父母给了我生命,叔叔是我人生的奠基者,为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

    1969年,柴生芳出生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一个农民家庭,家中兄弟六人,他排行老五。因为家境贫寒,柴生芳早早承担起割草喂猪、拉土垫圈等农活。他发奋读书,是四乡八里有名的好学生。1986年,17岁的柴生芳一鸣惊人,以庆阳地区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考古系,成为了家乡人民的骄傲。

    柴裕红是柴生芳二哥柴生都的长子。从小,这位上北大的叔叔就是柴裕红心里无比崇拜的偶像。“上学时,老师还会经常提起他。作为柴生芳的侄子,我感到非常骄傲,也激励了我要好好学习。

    后来,柴裕红考到兰州上大学,与当时在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的柴生芳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这段与叔叔的亲密接触让他受益匪浅。

    “他那种爱学习、刻骨学习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他经常带我去书店,有时发现好看的书,站着一看就是两个多小时。他生活十分简朴,但在买书上从来都舍得花钱。

    柴生芳经常鼓励侄子多读书,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经常说,一个人活着就要开阔自己的视野,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我的资质和他不能比,学习又不如他刻苦。要不是他的鼓励,我早就放弃继续求学了,更不用说去日本读博。知识改变命运,他希望子女辈中也出现优秀的人才。

    在日本留学期间,柴裕红学习压力非常大,经常打电话向叔叔诉苦。柴生芳总是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我跟你实话实说,在日本期间,我从来没有三点以前睡过觉。没有一些吃苦精神,许多事情拿不下来的。你好不容易出国留学,就要有信念、决心,不能打退堂鼓。

    “叔叔的话对我分量很重。”柴裕红说,“没有他的教导和鼓励,我无法在日本坚持8年,拿到博士学位。”侄子眼中,叔叔是自己永远无法超越的一座高山。在日本,别人需要8年时间完成的学业,柴生芳只用了5年。他是神户大学文学部硕博连读生中五年内取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人,由此可以想象他付出的努力。

    今年,柴裕红顺利从日本博士毕业,回到甘肃工作。他现在是兰州大学法学院的一名讲师。

    “他常和我们说,踏实做人,用功读书。要光明磊落,眼光放长远点,不要盯着眼前的小恩小惠。他从来没有利用自己职务,为家人谋过什么私利。”柴裕红说。目前,柴生芳的二哥、三哥和六弟仍在宁县老家务农。 “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家有三个孩子都去日本留学了。我妹妹和堂弟工作不好找,但他并没有利用自己的关系给他们介绍工作,而是让他们自谋出路。

    工作后,柴裕红一直想着好好报答一下这么多年关心照顾自己的叔叔。“没想到他走得这么突然,没有任何征兆。他对自己太疏忽了,总是觉得自己身体好,生病也老是扛一下就过去。他太不关心自己了。

    “现在最愧疚的是我们对他关心太少了。这么多年来,都是他在照顾着我们。如果还有另一个世界的话,我希望他多关心一下他自己。

    说到这,这位身材魁梧的西北汉子声音哽咽,眼圈发红。“他是我们家二十几口人的精神支柱,就像我们家族的船长。他走了,感觉主心骨没了,心里被掏空了一样。

    “现在我唯一的能做就是把我的婶子、妹妹照顾好,把80多岁的爷爷照顾好。为了这个家,我必须坚强。”柴裕红坚定地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