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甘谷:留守大山执教38年 他是学生眼中的好“父亲”

18.10.2015  12:21

  原标题:留守大山执教38年

  马映谦老师给学生批改作业

   中国甘肃网10月18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日前,2015年第三批甘肃省“最美人物”揭晓,天水市甘谷县礼辛乡杨湾小学校长马映谦榜上有名,他是天水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人。杨湾小学位于礼辛乡杨湾村,地处甘谷、武山、通渭三县交界的西北部山梁上,距离县城100余里。从1978年开始,马映谦就在这里“安营扎寨”,马不停蹄地“拉”着这个小山村的教育整整跑了38个年头,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在了这里。

   自己动手修校舍

  “马云乡村教师奖”甘肃评选活动启动以来,记者就想到了马映谦老师,采访中聆听了他艰辛的任教历程和鲜为人知的故事。

  杨湾小学始建于1931年,七十年代初,校舍一部分是原始的土坯房,甚至一半是七十年代初为办附中用的窑洞。九十年代末,校舍还是“晴天屋顶见太阳,雨天漏雨成竹筛”,学生得戴着草帽上课。

  1996年,作为代理校长的他,为了彻底改善办学条件,一方面积极争取项目,另一方面自力更生,募捐集资修建校舍。为了节约资金,他白天是泥水匠、木匠、铁匠,晚上就睡在工地上看材料,备教案。小到课桌椅子、水龙头,大到电器、垃圾车无不浸渍着他的汗水。由于长时间体力严重透支,他曾几次昏倒在施工现场,被送到医院之后,仍念念不忘学校建设。

  经过五年时间,杨湾小学终于有了宽畅明亮的校舍。校舍建设好了,他又着手绿化、美化校园,先后从天水、甘谷县城、通渭购买了一批又一批的花草树木,把杨湾小学变成全乡绿化最好的学校。马映谦除了平时课余时间整理花园,还坚持每天打扫校门。由于村里无处倒垃圾,每个周末他还要拉上架子车,走上来回半小时的路程,往1.5里外的水畔村沟里倒垃圾。在他的带领下,学校的师生们养成了一有空闲时间就整理校园的好习惯。如今,成排的新教室宽敞明亮,校园里牡丹、月季、芍药争芳斗艳,垂柳、雪松、翠柏苍翠欲滴。30多年来,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硬是在贫困山区撑起了一所崭新的学校。

   像父亲一样爱着学生

  作为学生们眼中的“父亲”,马映谦班上学生们的衣食住行样样都牵动着他的心,哪个学生生病了,他买药喂药关怀备至;哪个学生因交不起杂费而面临辍学,他总是不声不响地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为孩子们交上;他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坚持完成自己的学业,想尽了一切办法。

  八十年代末,当时的农村虽然包产到户,但部分家庭的温饱尚未解决。五年级有一个名叫马秋里的学生,将近一周没有到校上课,听同学说他生病了,马映谦放学后便去看望,一进门看到秋里在炕上趴着,原来两天未进饭食了。由于家里揭不开锅,他母亲外出找吃的几天未归,秋里面色发黄极度虚弱。面对如此情形,当天中午,马映谦让妻子多做些饭,而他却顾不得自己吃,就急忙给秋里端了去。这天晚上,马映谦和妻子不但带头捐献,而且挨门逐户筹米要面,寻求援助,最终筹得了面粉和土豆数百斤,解决了秋里家的燃眉之急,并想方设法打听到了秋里母亲下落,让她回到了家里。三天后秋里重返校园。

   所有梦想都离不开教育

  马映谦告诉记者,他一生有两个奋斗目标:一是在自己执教生涯中,家家都有大学生;二是把学校办成当地一流全县知名的乡村学校,他的愿望逐步在实现。恢复高考以来,经过杨湾小学培养的学生,有近百名考入大学,有一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录取,这在当时全乡的小学教育中是独一无二的,在全县也是十分罕见的。该校在马映谦担任校长的二十年里,连年被评为全乡的先进学校、连续几届荣获县级以上先进集体。他本人也荣获了天水市第四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陇原最美乡村校长等26项荣誉。面对种种荣誉,他谦虚地说:“作为教师,我深感自己教育责任的重大,我愿争做扶孩子们走上知识台阶的第一人,用教师的爱去点亮孩子们心中那盏对未来期许与希望的明灯。”

  如今,马映谦已年近六旬,老伴体弱多病,两个孩子大学毕业都不在身边,但他丝毫不为自己着想,一心扑在了家乡的教育上,把家乡教育的提升当做自己最大的抚慰,默默坚守着这片心中挚爱的热土,努力燃烧着自己,奉献着自己,执着地追逐着山区教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