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春节,他们依然坚守在600米矿井下

18.02.2021  09:01

   本网记者  屈杰文    通讯员  赵刚  柯玉栋

  春节期间,镍都金昌大街小巷被五彩灯笼装饰的格外喜庆,透露着浓浓年味。

  而在金川集团公司各生产岗位,上井下,生产秩序一切如常,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近日,记者一行来到金川集团公司三矿区,跟随当班作业的职工前往井下,探访他们在600余米深处井下的工作情况。

  在三矿区办公楼内的更衣室,大家换上橘红色工作服,穿上长筒胶皮靴,佩戴好白色安全帽、压缩氧自救器、矿灯,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记者一行乘车来到了52行副井口。这里是工人们上下井的通道之一,日常上下班的工人都在这里换衣、洗澡。

  记者看到,宽敞的候罐室很像火车站的候车室,已有许多工人坐在椅子上等候,对面悬挂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安全常识。

  “请前往1150中段的人员乘坐一号罐。”随着广播里播报的智能语音,工人们排队走向打卡通道,用一个火柴盒大小的装置一刷就顺利通过,整个过程就像通过地铁检票口。

  随行的安全员赵隆斌向记者介绍说,这个装置叫智能“定位器”,里面存储着员工的基本信息,员工上下班时用来打卡签到,在井下作业时还能实时定位,遇到紧急情况可摁按钮发送信号,监控人员就能准确找到他所在的位置。

  记者看到,工人们乘坐的罐笼,其实就是一部电梯,唯一不同的是外观,还有罐笼内铺设的铁轨。罐笼分上中下三层,每层定员24人,有专人负责安全升降。随着缓缓上升的罐笼,进入最后一层,待工作人员放下前后的挡链,赵隆斌提醒要打开头顶的矿灯。

  大家罐笼顺着漆黑的洞口开始下行,眼前不时有忽明忽暗的光斑晃过,感觉到一阵暖一阵冷的风。“主井承担着井下矿石的提升,副井主要运送毛石、辅助工具和员工。”赵隆斌介绍说,从52行副井口往下行,一共有7个作业平台,灯光明亮处就是一个作业平台。

  3分钟后,罐笼停在1150中段巷道平台口,这时记者和随行矿工已来到离地面近500米的井下,沿着巷道前往采矿四工区。“大家走路尽量往中间走,不要靠右边,右边巷道壁有水电风管道及其支架,容易磕碰到头部。”赵隆斌挥着手电筒不时提醒大家。

  5米宽巷道底部铺设着轨道,两边墙壁上间隔架设着照明灯,再往前走,巷道逐渐变窄,阵阵凉风从身后吹来,约15分钟后来到一处十字路口,右拐下坡就是此行的终点。

  沿着这条斜坡越往下行,巷道内的温度也越来越高,不时有铲运机和运物资的卡车经过。每当看到远方车辆驶来,赵隆斌就用手电筒指挥车辆停止,并让所有人就近赶到避车硐室等车通过。

  这时的井下犹如一个巨大的“蜂巢”,主巷道两侧每隔10米就有一个避车硐室,此外还分布着车辆维修室、洗车硐室、员工休息室、食堂、油库、通风、供电、供水等硐室,以及标注着警示标志的一条条采矿巷道,在这些纵横交错的巷道尽头,数百名采矿工人如勤劳的蜜蜂,不断把深埋地下的“原浆蜜液”挖掘出来。

  在与井下食堂相邻的职工休息室内,记者见到了采矿四工区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张方,刚刚开完排班会的他带领记者前往1110采矿区。越往前走温度越高,来往的工人身上只穿一件单衣,四周水泥填充的墙面湿漉漉的,岩体渗出的水和凿岩机作业时降温的水,让地面略显湿滑。

  “采矿四工区有2个盘区,这里采下的矿通过溜井到1050水平,通过电机车转运到原矿仓,再到1000米破碎站破碎,然后通过溜井到950水平,通过皮带运到主井口,提升到地面。”张方一边走一边介绍着,三矿区现在采用“下向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采完一层用充填砂浆充填后,再采挖另一层,这些用海拔高度标注的数字,就是采矿工人们工作的一个个作业面。

  在岩体上凿眼、填充炸药、放炮出矿、检撬浮石、转运到溜井……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张方介绍说,随着科技进步,井下作业环境改善,现在凿眼基本都用凿岩台车,铲运机代替了以前的电耙子,工人的作业强度大大降低。

  毛小虎就是一名铲运机驾驶员,这个来自定西市通渭县的小伙子,2018年11月从兰州资源环境学院毕业后,就来到三矿区井下工作,已连续两年没有回家过年了。

  毛小虎告诉记者:“前一阵子休假回过一趟家,今年春节也不打算回家过年了。公司的福利待遇好,春节加班都有加班工资,矿上也很关心我们的生活,还额外给家在外地的职工发了慰问品。”

  据介绍,三矿区目前有101名家在外地的单身青年,有88人没回家过年,春节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镍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离开掌子面返回途中,一声闷响在巷道深处传来,这是炸药爆破矿体发出的声响,也是向工人们发出了又一波紧张工作的信号。在轰隆隆的机器声中,记者体会到了特殊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