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句诺言他为烈士守墓 28载
▲王晋桓向村民展示在北京参加授奖时的合影
冬日的清晨,阳光照射在酒泉市肃州区下河清乡的集镇上。70岁老人王晋桓的杂货铺坐落在集镇西面,走进杂货铺,屋里烧着的煤炉子让这间不足40平米的小屋充满暖意,半旧不新的电视机里正播放着综艺节目,一切显得平静而温馨。1
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赴京参加授奖
瘦小精干的王晋桓正搬运着过冬的煤炭,看到记者,他停下手中的活,兴高采烈地说起他获得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后在北京被国家领导人接见的情况。
10月13日,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和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对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的王晋桓来说,这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他28年来的执着和坚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在授奖仪式上,王晋桓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的亲切接见。“站在人民大会堂里我万分激动,能得到这至高无上的荣誉,这是党和政府,是人民对我所做事情的肯定。”王晋桓说。
10月15日,甘肃省学习宣传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在兰州召开,省委副书记欧阳坚在会后亲切接见了王晋桓。
2
28年他守护着10座烈士墓
为了一句诺言悉心守护10座烈士墓28年,诚实守信的高尚品德在王晋桓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提起王晋桓守墓的故事,在下河清乡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早在他守墓初期,周围的村民便都知道在下河清乡五坝村有这么一位“傻瓜”,放着好好的地不种,偏偏要去守墓。
“以前,大家都觉得他这样做不值得。”下河清乡紫金村十组农民张春仁告诉记者,其实墓地离他家是最近的,曾经几次他都想把墓地推平来种地,但都被王晋桓阻止了。直到王晋桓的事迹传遍了酒泉,他才意识到错误。
“比起王晋桓,我们做的真差远了,他是个好人啊!”张春仁说,受王晋桓的影响,虽然2013年烈士的坟墓已经迁走了,但这两年他也主动保护着烈士墓地遗址不被破坏,要是有人想开垦墓地,他也会去阻止。
3
“老爷子人真不错,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作为一个“好人”,王晋桓所做的并不止守护坟墓一件事情,无数件大大小小助人为乐的好事成为了他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天早晨6点30分,王晋桓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将杂货铺门前的整条马路都清扫干净,然后才收拾自己的杂货铺。平时谁家有困难,都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们。今年9月,得知农户王君文老俩口因病无法摘地里的辣椒时,他便主动帮忙摘了三天的辣椒,王君文想给他一点报酬也被王晋桓拒绝了。
“人谁没个困难,要是为钱才去帮忙的话,那我们这个社会得变成什么样子。”王晋桓说。
“老爷子为人真的很不错,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下河清乡供电所所长辛忠铭也告诉记者,最近他们供电所办公大楼完工后,开始进行搬迁,王晋桓看到后,自己推着小三轮车主动加入到了他们搬家的行列里。“大家现在只要一提起王老爷子,便会竖起大拇指,做好事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以前觉得好人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好人就在我们的身边。”
辛忠铭说,自从知道王晋桓的事迹后,电力公司的领导也都来看望过王晋桓,并决定将他们一间近70平米,已经装修完善的办公室腾出来让老人的杂货铺换个地方。
4
感人事迹传遍酒泉各界为老人送温暖
自王晋桓荣获第四届甘肃省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称号和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后,他的感人事迹迅速传遍了酒泉,成为了当地行政机关单位、学校、企业以及驻酒部队的学习典范,王晋桓经常应邀为他们演讲,希望将更多的正能量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道德模范是全社会的榜样,不仅是一个人的荣誉,更是一个地方的荣誉。为了让这份荣誉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传递,就是要大张旗鼓地宣扬‘好人’,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崇德向善,让好人有好报的理念根植于人们心中,让崇高的道德追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下河清乡党委书记周兴武说。
知道王晋桓的事迹后,下河清乡党委、政府逢年过节都去看望王晋桓,今年又为老人评上了低保以保障老人的日常生活。很多普通人也都来主动关心关怀老人的身体和生活。
“我们不仅要求全院职工都向老人学习,追求崇高的品德,也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老人,这样的好人就应该被社会关注和关怀。”下河清乡卫生院院长赵建生告诉记者,老人年龄大了,平时来卫生院看病都会免去老人的一般诊疗费。今年为了让老人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他还给老人送了1.5吨的煤炭。
“我作为一个公民,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而且我做得还远远不够。”记者临走时,王晋桓握着记者的手说,“我现在正计划着去总寨敬老院看望老人,我们年龄都差不多,关心他们也是关心我自己。”兰州晚报记者高慧霞通讯员刘蓉白玉玮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