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心过剩”反思旧衣的处置

26.11.2015  05:40

    2007年,攀枝花市米易县得石镇中心校在网上发帖,希望能为孩子们募捐一些御寒衣物。很快,爱心衣物就从四面八方寄来。此后8年,爱心捐献一直没有停止,越来越多的衣物让学校犯了愁。

    作为捐赠者来讲,将旧衣物捐赠给山区学校,一则是爱心的表达,另则是为处置旧衣物找到了一个途径。捐赠旧衣物,这种“爱心”并没有错。由于信息不对称,山区学校面对爱心衣物有点吃不消,这种尴尬窘境也折射出旧衣物处置的社会管道没有被打开,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爱心捐赠同等重要、相辅相成。

    如果我国废旧纺织品全部得到回收利用,年可提供的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相当于节约原油2400万吨,超过大庆油田产量的一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测算的数据,曝出惊人的旧衣浪费。一面是巨大的浪费,一面是资源的紧缺。

    说实在的,随着物质条件的日益丰富和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在每个家庭,半新半旧的衣物也渐渐多起来,不但占用空间,而且弃之又浪费。处置旧衣物进而成了一些家庭颇感“烦恼”的事儿。旧衣浪费十分惊人,如何处置好旧衣不但更为紧迫与现实,而且考验着社会管理的智慧,是一道社会考题。

    上海市实施“废旧服装回收利用项目”,打开了旧衣的回收之门,实现了多赢,为我们提供了启示。自2011年5月起,上海市开始试点旧衣物回收,这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也是率先之举。上海推进的旧衣物回收在500个试点小区安置了520个回收箱,回收旧衣物292吨,居民十分欢迎且大力支持。

    首先通过在居民楼设置“旧衣物品专用收集箱”,方便公众投放,然后由专业公司进行分类分拣以及消毒。这样一来,旧衣物不会被制造成垃圾,相反进入循环利用的轨道,可以发挥新的价值和功能。回收旧衣物让每个家庭省心又省力,帮助公众用最环保的方式处理旧衣物。

    其次对旧衣物集中统一回收后,在分类分拣的同时,对一些符合民政部门捐赠条件的衣物,如成色较新的冬衣、冬被等,挑出来后进行臭氧消毒,打包送民政部门或慈善机构。这样一来,旧衣物回收还能表达一份爱心善意,给予贫困群众及时的帮助。

    其三旧衣物回收由专业公司经营,可以用最先进的环保理念和技术来处理。公众如果将旧衣物当作垃圾来处理,定然增加政府的垃圾处理成本。旧衣物回收集中处理,而且这种处理都以重新使用为主旨的,这就减少了低碳的排放。为此,政府要投入不少的资金,但为环保“埋单”也体现一种社会责任,符合构筑节约环保型社会的主旨。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虽然我国早在2006年就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法》,但是对于旧衣的回收,并没有相应的配套条款。因而,对旧衣回收还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持,监管也难以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回收专业公司过度重视经济利益,对一些处理成本高的旧衣拒绝回收,影响了公众的积极性。

    从“爱心过剩”反思旧衣的处置,打开旧衣的回收之门,政府部门应该积极作为,以顺应民意与社会的期待,实现旧衣回收与爱心捐赠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