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 坚持担当有为促发展

21.12.2015  11:10

    原标题: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 坚持担当有为促发展——嘉峪关市深入开展组织工作综述

    今年以来,嘉峪关市主动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按照围绕一条主线、致力三个深化、突出三个重点、建好一支队伍的总体思路,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为推动实现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开展综合分析研判,着力建强班子选好干部

    嘉峪关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干部的“五条标准”,按照《干部选任条例》要求,结合市情实际,以谈班子运行、谈思想工作、提意见建议为主要内容,扎实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强化结果运用,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激发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推动发展的活力。

    通过大范围的谈心谈话、实而细的系列测评和综合研判,嘉峪关市发现和选配了一批好干部,进一步优化了班子的整体结构,得到了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同。在研判工作中,嘉峪关市坚持“五重用五不用”原则,不让踏踏实实、真抓实干、一心为民的好干部吃亏,不让为官不为、不官不正、为官乱为的妄为者得势,不让敢于担当、干事创业、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失望。这一标准成为全市选好用好干部的共识和导向。与此同时,嘉峪关市还突出政策执行、基层导向、监督管理、人文关怀,加大制度性、培养性、防范性交流。今年以来对市直重要部门、关键岗位的50名干部进行了跨部门双向交流,在全市副处级后备干部中遴选17名干部担任各行政村第一书记,实现第一书记驻村全覆盖,彰显了重视基层干部任用的鲜明导向。

    为使干部监督管理成为新常态,今年以来,嘉峪关市先后制定了《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实施意见》《市管领导干部日常管理办法》《干部监督管理信息沟通暂行办法》等制度规定,扎紧了制度的笼子。扎实推进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工作,组织全市2100多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填报个人有关事项,对未如实报告个人事项的干部暂停选用程序,坚决做到“凡提必核”。开展了全市领导干部因私出国(境)证照的清查整治工作,对全市干部人事档案进行专项审核,新建了标准化档案室,进一步提高了干部档案规范化、科学化、电子化管理水平。

     推行党建观摩交流,切实筑牢堡垒夯实基础

    嘉峪关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深入推动服务型党组织、为民型干部、富民型党员建设。按照找准症结、开好良方的要求,嘉峪关市采取讲解基层党建工作经验、现场点评、组织互评、民主测评的“一讲三评”方式,区分社区、农村、教育、卫生、企业、机关等领域,每季度召开一次基层党建现场观摩交流推进会,实现了党建观摩交流的常态化。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干部培训班,指导开展以党员评议村“两委”班子、党员评议党员、党员评议干部,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为主要内容的“三评一理”工作。在产业链、专业协会、农民合作社上建立党组织,选派22名大学生村官兼任非公企业党建联络员,非公企业党组织比例提升到40%,社会党组织组建率63%。深入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践诺、在职党员社区志愿服务、双联结对共建等活动。制定党员发展全程纪实办法,做到一人一档、一事一记、一步一审,党员发展数量比上年减少15%。建立农村外出务工党员流动党支部,实现了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就管到哪里、服务到哪里。同时,嘉峪关市明确党委(党组)抓党建的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班子成员执行“一岗双责”、落实分管领域党建工作的责任,组织其签订了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党建工作按20%的比例计入班子年度考核,做到了责任逐级分解、压力层层传导。

    嘉峪关市还注重强化基层保障,投入2700万元新建6个标准化社区,为城市社区保障20万元工作经费和10万元党建经费,为农村社区保障4万元办公经费。将村级组织办公经费由8000元提高到4万元,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报酬由每月1200元提高到2300元,村文书和妇女主任的报酬由每月1000元提高到1700元,村民小组长报酬由每月500元提高到700元。这些举措有效调动了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为基层党建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