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把关守住低保公平底线

26.11.2014  01:57

    低保被称为困难群众的“救命钱”,因此它的申领和发放程序是关乎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也格外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在“四风”突出问题整改过程中,我市从低保补助发放不公平等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事情入手进行整改,赢得了群众的信任。(相关报道见11月25日《兰州日报》二版)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顺利开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使这项惠民工程真正做到公平、公正,落到实处,开展低保核查并做到跟踪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认真细致地做好这项工作,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低保认定工作的动态管理,使得每一个困难家庭在公开、公平、公正的流程中进入低保行列,最大限度地杜绝外部不公平的干扰因素,也使政策的阳光温暖每一个真正困难的家庭,清理假低保户,让本该享受低保待遇的困难群众被及时纳入救助范围。

    在去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保障绿皮书上显示,根据安徽、福建等5省市调查显示,受调查的低保家庭中,六成不是贫困家庭,有近八成的贫困户没有享受低保救助。调查结果表明,漏保率和错保率都比较高。宝贵的社会公共资源的流失,损伤的不仅是公众的情感和政府的公信力,更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巨大冲击。低保资金不能准确发放到低保户的现象,从表面上看,是涉事干部徇私枉法的个人行为,从更深层面来看,还在于制度执行不规范、部门监管不到位。只有用法律和制度堵住骗取低保的漏洞,才能让低保的公平底线得到安全保障。

    低保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为使低保对象的确定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就必须严格按照低保界定的工作程序要求,从严把关。坚持把责任落实到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追究谁的责任。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箱,接受群众举报,要不断通过媒体的宣传让公众,尤其是涉及低保的干部和群众充分认识到,低保属于社会救助制度,骗取低保如同骗取救灾款,对于那些将低保指标拿去“另作他用”的激化社会矛盾的行为,理应也必将受到严惩。

    低保核查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需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创造出更多更新的好经验好作法,使低保核查更趋规范合理。通过多种管理方式结合互动,真正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