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亿天价购重啤嘉士伯算盘难打响
≈99%股份 收购所用时间半年
“今年将出售剩余重啤股份及重啤集团东部资产。”近日重啤集团所属重庆轻纺集团相关负责人一席话再度引发业界对嘉士伯增持重啤股份的关注。嘉士伯对重啤的持股将升至64.95%。不过,5年时间,足以令嘉士伯失去先机。10年前一举拿下哈啤的百威已利用两届世界杯指定啤酒的先机,全力将哈啤打造成全国品牌。而用半年即以53.8亿元迎娶金威的华润雪花,已快马加鞭整合金威。而嘉士伯,拿下重啤股份64.95%的股权和重啤集团的啤酒资产,其代价是耗时超5年,花费将达86.9亿。不过,从2010年其以40.22元/股首度增持,重啤股份的股价已急挫至上周五收盘的14.96元,已下跌过六成。嘉士伯87亿天价整合重啤,无论从经济账还是市场账,显然都不太好看。“曲折”增持重啤
重啤集团手上还有重啤股份4.95%的股权,接盘者已圈定嘉士伯。尽管嘉士伯并未透露何时会启动再增持,但其对记者表示,转让剩余股份视重啤集团是否运用约定的权利。若重啤集团确实有意转让,嘉士伯在再付4.79亿后,持股会升至64.95%。
记者粗略计算,从2004年苏格兰纽卡斯尔啤酒受让重啤股份5000万股起,外资方在重啤股份及重啤集团啤酒资产的投入将会高达86.9亿。
“投入如此大,并购如此复杂、曲折,在行业内并不多见。”啤酒营销专家方刚向记者表示。事实确实如此。2004年百威英博以55亿迅速拿下哈啤99%以上的股权;2006年,百威英博用半年即以58.86亿元吞下雪津啤酒全部股权;而2013年华润雪花也是在半年内顺利以53.8亿迎娶金威。回顾近年来行业几宗大的并购案,均比嘉士伯更“干脆”。不过,如从账面回报率看,嘉士伯确实是“亏大”了。2010年6月,其以40.22元/股首度增持重啤,但时至上周五收盘重啤股份的股价已下滑到14.96元。
嘉士伯式整合:超八成重啤SKU被削减
巨资押注背后,嘉士伯在重啤整合上已无退路。“如整合不成功,未来嘉士伯在中国肯定不会成功。”嘉士伯亚太区企业事务部副总裁、重啤股份董事方军涛指出,整合重啤是嘉士伯天字第一号必赢的战役。就在5月份,嘉士伯将一场全球200多位高管参加的会议移师重庆,重啤对嘉士伯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无论是黄河还是大理都比较单薄,嘉士伯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像样的本土品牌,相较而言重啤更有打响全国市场名声的潜力。”啤酒营销专家方刚认为。
“重啤有将近400个SKU,容易造成成本居高,效益低下。”方军涛透露,接下来嘉士伯将把SKU削减到100个左右,未来将仅留下核心的50个,做出系统标准化。方军涛透露,嘉士伯从现在开始深入到重啤每一个体系,为此组织了一个全球团队。一季度重啤股份营收下滑5%,但管理费用就超1亿元,同比涨25%。
“一季度销量下滑,除天气原因,也有嘉士伯刻意为之的因素。”方军涛指出,嘉士伯已着手砍掉一些毛利和净利润低的低端产品。管理费用上升则是投入了大量资金在环保改造上。重啤的整合还需继续“砸钱”。重啤股份今年计划营收同比增8.39%至36.71亿元。但计划成本就同比涨19.3%至22.12亿元,而计划费用预期为11.31亿元,涨10.23%。
尽管大手笔整合,但现在才着手整合,嘉士伯面临更多挑战。“因持股比例,此前嘉士伯一直无法全力整合重啤,现虽可发力整合,但啤酒业格局已定型,雪花、百威等几大品牌既然能把地盘拿下就守得住,哪个品牌重啤都不好对付。”方刚指出。
对于嘉士伯而言,在重啤股份后,还有一块硬骨头——重啤集团华东的啤酒资产。去年年底重啤集团以15.6亿元挂牌价打包出售江苏、安徽和浙江的9家啤酒厂和1家麦芽厂,按在要约收购时双方的协议,嘉士伯参与了竞拍。
“比较遗憾,我们是唯一一家竞拍企业,其他企业觉得这块资产吸引力不是很大。”方军涛透露,目前该部分资产正在有关部门进行审批当中。
“若是在此前行业扩张阶段,嘉士伯还可依靠华东资产占领部分市场。”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认为,但现在竞争激烈、格局基本已定的华东市场已没有太多机会给嘉士伯。“不过华东是高端啤酒的消费重地,若嘉士伯能加以利用,或能助力其高端啤酒在华东销售。”
嘉士伯前任大中华区总裁王克勤完成重啤股份收购后已“荣休”,嘉士伯中国首席执行官马儒超也去意已决,而中国市场新的掌舵者虽已觅得,但作为非啤酒行业的舵手还披着神秘的面纱。重啤后并购时代的整合将何去何从?南都记者黄丽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