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语言或起源自鸟类、猿猴语言

19.06.2014  04:49

    据《生活科学》网站报道,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生活着一种银色长臂猿。这种动物濒临灭绝,他们最特别的地方在可以“唱出”较长的复杂“歌曲”,使用14种不同类型的记号——标记领地、向家人和潜在配偶传递消息。

    研究它们不仅出于人类的好奇心,更在于这种银色长臂猿身上或许隐藏着人类语言进化的线索。两位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在最新发表的论文《人类语言进化和当代语言本质假说整合》中宣称,通过重新审视当代的语言,我们可以发现人类是如何从更为古老且基础的通讯模型(例如鸟类和猿类)进化出现在的交流方式的。研究人员表示,我们从鸟类那里获取了语言中的旋律声部,从猿类那里学会了说有“内容”的话。大约在10万年以前,人类将这些能力融入自己的语言,并逐步发展为今天我们所听到的形态。

    具体来说,教授们经过重新分析后,认为现代语言的一些特性实际上体现出了其它动物语言的某些特性。也就是说,人类互相之间的交流要比我们想象的更像动物之间的交流。

    鸟类能发出的声音不多,猿猴在表达特定意思时能使用的声音种类也不多。想要把这类通讯方式汇合在一起,构造出拥有无限表达可能的人类语言,似乎很有难度。但研究人员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人类语言中实际上存在“有限状态”的组成部分。人类与鸟类的祖先似乎都存在于3亿年以前,通过较为古老的猿猴建立了彼此的联系。

    □据网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