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第一,中国式抗震救灾精神在鲁甸闪烁

04.08.2014  20:55

   作者:薛宝生

  北京时间8月3日16时30分许,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境内(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截至今天8时,地震已导致381人遇难。其中,昭通鲁甸县302人,昭阳区1人;巧家县66人;曲靖市会泽县12人。(新华网8月4日)

  6.5级地震突袭,瞬间酿成巨大灾祸,已致数千人死伤,震中龙头山镇的道路因塌方中断,部分地区出现房屋倒塌情况。此次地震,为该地区14年来最强地震。当地居民为避免余震,纷纷露宿在街头,度过了震后首个不眠之夜。揪心的数字,惨烈的现场,全中国都在牵挂。

  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当前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妥善做好群众安置工作。有关方面要抓紧了解灾情,组织群众避险,全力投入抗震救灾。要加强余震监测预报,密切防范次生灾害发生。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千方百计抢救被掩埋和受伤人员。要确保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要保障救灾物资、人员运输和通讯畅通,维护灾区社会秩序。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指示,国家减灾委秘书长、民政部副部长姜力率有关部门组成的国务院工作组赶赴地震灾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慰问灾区群众,指导救灾工作。与此同时,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已紧急启动国家Ⅲ级救灾应急响应,云南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也已率领工作组赶赴灾区,各项抗震救灾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地震发生第二天,也就是8月4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亲率有关方面负责人正赶赴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察看灾情,指导抗震救灾工作。驰援鲁甸灾区,共和国抗击地震恶魔,凸显救人第一,再一次彰显中国党、中国政府以人为本、人民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和坚定行动。

  据了解,地震震中位于鲁甸县西南23公里龙头山镇,震中地区人口密度比较大,震中地区农村房屋以砖混合土木结构为主,普遍未经抗震设防,抗震性能差。震中地区通讯受影响严重,伤亡人数在不断上升。另外,余震不断,甸县乐红乡红石岩村一带还形成了堰塞湖,次生灾害构成了安全威胁。

  有资料记载表明,这是18年来云南省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在1996年云南丽江发生7级地震后,一直没有发生7级以上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会商认为,这个地区曾经间隔10年左右就有一次7级地震,18年来一次都没有发生,这次就发生了较大地震。本次地震的基本特点有震级大、震源浅、灾区人口密集和灾区房屋抗震性能差四个方面。

  专家指出并提醒,近年来,云南省的西部和西南部地震活动比较多,此次发生在东北部的地震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特别是云、贵、川交界地区的地震值得关注。另外,地震地区处于深山峡谷,次生灾害比较强,又处于雨季,受灾群众要注意破损房屋的避让。

  无论是从“8.3”鲁甸6.5级地震的发生特点看,还是从人员伤亡等损失情况看,再一次告诫人们地震猛于虎,必须百倍提高警惕,强化预防措施,启动好应急预案。而如何搞好人口转移,防范次生灾害袭击人类,则成为当务之急。

  同时,也必须看到,鲁甸县龙头山镇处于震中区,震区人口平均密度每公里265人,房屋抗震性能不强,所处地势陡峭,成为此次地震疯狂肆虐、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直接原因。地震波及昭通、曲靖、昆明,甘孜州得荣县等多个县市区,德钦县奔子栏镇和香格里拉县尼西乡震感强烈,昆明有震感,鲁甸地震可谓灾情严重。

  针对地震灾害,云南省省长李纪恒立即率省政府工作组赶赴灾区,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云南省减灾委、民政厅启动Ⅱ级救灾应急响应,向鲁甸县调拨2000顶帐篷、500件彩条布、3000套折叠床、3000床棉被、3000件棉衣等救灾物资。这足以看到当地党委、政府反应迅速,应对有力。

  我们看到,我们也特别感动,在鲁甸6.5级地震发生后10分钟,第14集团军地震应急救援队的115名官兵就携带生命探测仪、照明和挖掘等应急救援装备神速赶往灾区展开生死大救援。5个小时内,成都军区共出动2500余名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驰援灾区。

  云南预备役师首批已出动170人的专业应急救援力量,也分别从昆明、楚雄、玉溪、曲靖四个方向向灾区机动。武警云南总队500名官兵、云南消防总队392人、武警交通部队120名官兵同时从各个方向紧急奔赴灾区。

  尽管鲁甸震区的抗震救灾的自然环境与条件多有不利,但上有中国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政府的强力运行,下有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解放军、民兵预备役、武警部队等诸多方面的有效行动,共和国抗击地震灾害依然锐不可当。救人第一,中国式抗震救灾精神在鲁甸闪烁!(薛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