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把“朋友圈”还给朋友

11.08.2014  12:51

  中国兰州网8月11日消息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7日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对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使用者的服务和使用行为进行了规范,对通过即时通信工具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提出了明确的管理要求。

  即时通信时代,人们社交生活越来越便利,而同时,不明来源的传言、扰乱社会的谣言、淫秽色情的非法信息却随之“飞舞”。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腾讯安全中心就收到举报约6000万条。经审核,400万个恶意账号被冻结。

  《规定》出台后,怎样还“朋友圈”一方净土?服务商、专家、网友接受了记者采访。

   服务商怎么行动?

  不会大规模封号,将强化实名注册、重点监控、实时清理等手段

  《规定》出台后,服务商将以什么态度对待?会采取哪些手段?

  “《规定》出台后,微信不会对现有公众账号大规模封号。”微信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7月底,微信月活跃用户数已接近4亿。公众账号总数580万个,其中政务类账号超6000个,媒体类账号占比不足1%。

  腾讯公司副总裁江阳介绍,新规实施后,微信公众账号的注册流程不会发生改变。个人注册微信公众账号时,运营者仍须提交有效身份证件,上传本人手持证件的清晰照片。机构注册公众账号时,仍要提交企业营业执照等相关资质证明。对于伤害用户体验、侵犯用户隐私的违法行为,腾讯将会采取更大打击力度。

  易信公司副总经理张锦红说,截至7月16日,易信用户突破1亿。通过用户实名制、群组规范等手段,易信积极治理谣言、欺诈、淫色信息等工作,共清理45个涉嫌发布淫秽信息的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