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人才培养向心力 教风学风呈现新风貌

23.04.2015  12:08

      4月24日,兰州理工大学2015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即将召开,这是继2012年之后,学校再次集全校之力聚焦本科教学,推进教育教学。两年来,全体师生齐心协力凝聚人才培养向心力,教风学风呈现新风貌。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2014年4月,学校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思想和行动上进一步牢固树立了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

      齐抓共管营造良好氛围。在本科教学工作中,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李贵富书记、王晓明校长等校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带队开展教学专项检查,深入教学一线听课、督导。据统计,在2014级新生听课中,校领导带队分9个组共集中听课139节次,涉及授课教师人数71人。学校上下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教师关心教学,职能部门服务教学的良好氛围。

      政策机制是保障。2013年,学校相关部门修订实施了新一轮岗位津贴制度。该制度提高了超额教学工作量津贴标准,降低了教师岗位基本任务,完善了教学评价奖励,进一步激发了教师投入教学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院(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办法,对学院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估考核,专项奖励优秀学院。2013年以来,共奖励12个教学优秀学院,407名教学被评为优秀教师。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基。学校从2012年启动了教风学风建设活动,随着人才培养工作中心地位的确立,学校教风学风呈现出喜人的新风貌。2013年,学校评选出史顺良、王永铎等“兰州理工大学十大师德标兵”,张永义、袁桂慈分别获得省级教学名师,杜永峰被评为“甘肃省2013年十大师德标兵”,并在2014年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一批批先进教师的涌现,标志着我校教师在立德树人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各学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创新开展教风学风建设。2014年,土木工程专业以全优成绩通过第四次专业评估,评估有效期增至6年,成为我校第一个符合华盛顿协议条款并通过评估的工科专业和西北地区最早通过的专业,排名由1996年全国50名以后进入到目前全国并列第17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教师走基层”活动破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难题,在学校内外引起了积极反响,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师生的肯定,2014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理学院围绕全国专业大赛,有针对性地组织实践性教学活动。在2014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1个、国家二等奖5个、省级一等奖6个、省级二等奖5个。2015年2月,首次组织了7个队参加了2015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了Honorable  Mention(二等奖)3项的优异成绩,是我校自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能动学院实施“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多企业协作、分散定制”的企业培养模式,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机电学院加强教学基层组织管理队伍建设和考核,做好教学管理重心向教学基层组织下移工作,充分调动教学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材料学院围绕材料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大力推进基于“基础、技能和应用”的核心课程群建设,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石化学院致力于建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专业能力。电信学院以建设国家级特色专业为目标导向,实施专业提升计划。体育部发扬传统,教风建设工作常抓不懈,教师严格履行岗位责任,严谨治学、从严治教,教学效果良好。从2003年秋季学期以来全校22次评教中,体育教师平均评教成绩20次均为全校第一。

      这些成绩的取得反映了人才培养工作在学校的中心地位。2015年,学校将继续围绕这个根本和使命,更加扎实创新的做好各项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向着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

【字体:大  中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