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人大工作创新与实践】定西市安定区:人大代表汇聚产业链 乡村振兴路上谱新篇
李进福和他的洋芋树
本网记者 宋芳科
将人大代表小组建在产业链上,让人大代表的作用在产业链上发挥。定西市安定区人大常委会创新工作方法,在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中,积极引导人大代表把聪明才智汇聚到产业链上,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能。
种出2米多高洋芋树,为马铃薯育良种的人大代表李进福,发展蔬菜产业,带领村民一道致富的人大代表党春香,他们都汇聚在产业链,用更接地气的方式走到群众中,履职尽责当好人大代表。
9月13日,由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开展的“地方人大工作创新与实践”集中采访活动在定西市启动,中国甘肃网带你认识两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来看他们汇聚产业链服务乡村振兴的小故事。
定西马铃薯研究所的试验田
两米洋芋树背后的科技软实力
“我们这个洋芋和别的地方不一样,一株有两米多高,看上去更像一棵树。”李进福站在长满洋芋树的大棚,向记者介绍马铃薯良种繁育。
李进福是定西马铃薯研究所所长,2021年当选安定区第十八届人大代表。他将马铃薯新品繁育与市场紧密结合,大棚里的洋芋树能结15万粒种子,经过层层筛选在大田种植留下1000株,再到100株、10株,层层递减最终保留最好品种。
李进福认为,马铃薯良好繁育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一个好品种需要10年等待,有时还不一定成功。中间需要太多科研人员艰辛付出,人才是成败关键。
定西马铃薯研究所所在的香泉镇陈家屲村是山区村庄,吸引人才长期驻守并不现实,人才问题也是李进福最关心的问题。
李进福查看试验田马铃薯长势
2022年初,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人大主席团依托人大代表工作室,组建了4个产业链代表小组,推进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促进代表作用在产业链全面体现。其中,依托陈家屲村人大代表工作室,组建了安定区种子种业产业链代表小组,并在定西马铃薯研究所挂起了“定西市安定区种子种业产业链人大代表小组工作室”的牌子。
李进福说,作为种子种业产业链代表小组的主要成员,他就在基层,也更能找出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他通过人大工作站建议政府在引进人才方面能灵活处理,本着“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理念,柔性引进人才。就像他们研究所,专家没必要常驻,关键时刻进行技术指导就即可,还有研究生、博士生,需要在试验田里分析数据,只要他们提供好的条件就可以。
通过李进福建议,政策出台了相关补助措施,为研究所更好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李进福说,现在专家来研究所可以短住,也可以长住,政府也配套了一部分资金,保障专业人才开展工作,他们的科技软实力逐渐形成。
当地务工人员分拣马铃薯脱毒微型薯
如今,定西马铃薯研究所已经发展成年产1.1亿粒脱毒微型薯的全国最大马铃薯种薯出口企业。日均有100多名周边群众在此就近务工,每年能获得1100万余元劳务收入。李进福说,马铃薯种植是传统产业,但种子种植是新兴产业。作为人大代表,他将继续在种子种业产业链上发力,为乡村振兴构建产业基础。
党春香在温室大棚里忙碌
空气能温室的种养之道
在安定区符川镇兰星村的空气能温室大棚,党春香正在和姐妹们一起采摘西红柿。空气能温室大棚最重要的特点是冬季保温,让蔬菜可以一年四季种植。而对于党春香来说,让更多温室大棚实现智能化是她的追求。
党春香是定西市符川春香农副农资合作社负责人,也是定西市五届人大代表、安定区十八届人大代表、符家川镇十九届人大代表。
由于党春香在蔬菜产业方面的带头作用,符川镇人大主席团成立了以她为组长的符川镇蔬菜产业代表小组。
党春香说,蔬菜产业代表小组的成员都是蔬菜种植的带头人,大家在一起探讨最多的就是如何种好菜。
“种好菜的前提是育好苗,很多村民跟我反映,自己家育苗程序繁琐,而且出苗率不高,希望基地能统一育苗。”党春香说道。
村民在分拣西红柿
在一线和村民打交道,党春香经常能听到最基层的声音。为此,他们建议提高基地育苗比例,为菜农提供优质的菜苗,这个建议已经被采纳,今年村民种菜都是基地育苗,效果很好。
“我们作为人大代表,不仅要在两会上履职,平日里也要反映群众急难愁盼。”党春香说,当上蔬菜产业链代表组长,她多了一条向常委会反映诉求的渠道,这样可以更好地履职,也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
党春香和种菜村民交流
下一步,定西市安定区人大常委会将不断完善产业链代表制度,形成长效机制。通过代表小组建在产业链、选民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