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基层人大代表:护林如同做手术 要疏通"毛细血管"

17.09.2019  20:51

  中新网兰州9月16日电 (记者 魏建军)“主干渠是大动脉,想要循环,还得疏通毛细血管。”甘肃张掖市高台县黑泉镇第十九届人大代表常国珍说,护林如同做手术,很多公益林都处在沙漠中,主渠道虽有,但进入林带就没有支渠输送了,需要有毛细血管一样的支渠来输送“能量”。

  高台县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自古被称为“河西锁钥、五郡咽喉”。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巴丹吉林沙漠南缘,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经此地,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56岁的常国珍不仅是人大代表,也是黑泉镇十坝村村委会主任。他回忆,小时候生产队分粮食,都没办法用车拉到家里,沙漠“封锁”道路,只能人背。“现在的公路主干道以前就是沙漠中的人行道,之前还经常遭受风沙侵袭。

图为常国珍介绍人工疏通的支渠。 魏建军 摄

  1978年,高台县被国家列为“三北”防护林建设重点县,当时全民齐“参战”,进行沙、土、水、田、渠、路综合治理和配套绿化公益林、“三北”防护林71.2万亩。

  上世纪70年代,常国珍跟着父辈一起在沙漠中栽树。通过无数人40年的耕耘,才有了如今的郁郁葱葱。然而,近些年,由于用水量限制,这片林子没以前那么绿了。常国珍发现,尤其炎炎夏日,地处沙漠边缘的生态林,因蒸发量巨大而“输入”不够,似乎有点“脱水”。

  在高台现有公益林中,大部分国有公益林因地处沙丘区、荒滩、荒漠区,离农业灌溉区和河道较远,不具备灌溉条件,无法灌溉。可灌溉的公益林有5.9万亩。2015年前,每年春季和冬季只能灌溉两次,致使生态林的成活受到了一定影响。

  高台县水务局副局长陈世彬介绍说,公益生态林灌溉需要的是黑河水,国家有分水方案,牵扯到甘肃、青海、内蒙古三省区,根据总量控制指标,主要是保证农业灌溉,生态林的灌溉不在分水指标内。

  他表示,5.9万亩的生态林,如果每亩灌溉80方水,一年灌3次,都要接近1400多万方,但这部分水,就需要从农业结构调整、节水工程中“挤出来”。

  “说实话,我们在沙漠边缘,生态极其脆弱,要是把我们这片公益林保护不好,那么家园就没有了。”从2015年开始,作为人大代表的常国珍不断向上提议案,建言疏通支渠,增加生态林灌溉次数,让这块“屏障”常绿,才能保护家园、守住生命线。

  在他的努力下,高台县人大积极协调农林、水务等相关部门,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压缩高耗水作物,发展节水农业,实施节水工程,用节约的水用来灌溉公益林。同时,组织农户和护林员、草管员对水无法到达的地方进行人工疏通,有些人工无法疏通的地方,动用机械开工引水。

  近年来,高台县公益林(5.9万亩)每年春、夏、秋三季灌溉3次。2019年截至目前,已经灌溉三次水(春灌、夏灌和汛期农田灌溉间歇期引洪水灌溉),加上后期冬季灌溉,今年可以实现生态公益林灌水4次的目标。

  常国珍说,灌溉次数翻了一倍,前几年一到初秋就开始泛黄的“生命树”再次绿了起来,心里就踏实了。作为基层人大代表,也算是给老百姓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事。“守住了生命线,就能保护好家园”。(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