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在编”成“自收自支”人员 西和县一名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疑惑
1994年张根深事业单位工资套改档案。
作为事业单位的一名正式职工,退休后突然发现自己的工资比同等条件下同时退休的工友少了将近一半。经到有关部门了解情况才得知,自己从调入事业单位的当年起就不是国家“财政供养”人员,而是一名“自收自支”人员。面对这样的境遇,西和县林业局玉泉林场退休职工张根深将自己的情况逐级向有关部门反映,希望能得到一个合理的说法。
跨地区调动
今年64岁的张根深是陇南市西和县兴隆乡黑音沟村人,退休前是西和县林业局玉泉林场的一名正式职工。
1971年,张根深入伍,1972年因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一次,1973年因参加营建工程负伤,后经鉴定为“三级甲等残废”,1975年5月退役回乡。1975年10月,原甘肃省燃化局通过天水地区招工,当时西和县招工办负责该县招工事宜,张根深被正式录用,成为白银市靖远化工厂的一名正式职工。
1984年7月,张根深母亲因病去世,由于其父年迈且身患重病无人照顾,为解决张根深家庭困难,在其本人申请下,张根深由靖远化工厂跨地区调动,调入西河县林业局玉泉林场,成为该林场一名正式职工。虽说单位工作环境艰苦,但张根深和大家一起辛勤工作,多次受到了单位表彰和干部职工好评。后因伤残、身体疾病等原因,2002年7月,张根深申请从玉泉林场退休。
当时的退休工资仅为900多元,但在张根深看来,在同等条件下和他一起退休的工友们都是和他一样的工资水平,钱虽不多,但能勉强维持家庭生计对他来说已经是一种满足。
十年时间匆匆而过,其间,张根深从未对自己的工资产生过怀疑,与深处同乡同村但生活条件依然艰苦的乡亲们相比,他甚至还经常为自己能有养家糊口的这些工资而庆幸。然而,2013年和工友们的一次闲聊,让老实巴交的张根深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了。正是在这次闲聊中,张根深得知工友们的退休工资基本都过了3000元,而他自己的工资仅为1494.5元。
“一样的工人身份,干着一样的工作,同样在艰苦的工作岗位上干了31年,退休时的工资标准大家都没有什么差别,怎么退休10年后的工资差距竟有如此之大呢?”张根深百思不得其解,找到单位想要了解情况,却得不到让他信服和满意的答复。2013年4月17日,他向西和县人社局反映了自己的情况,人社局当时给他的口头答复是:“退休前人社局有你事业编制全额拨款的名字,退休后就没有了,这需要和你们单位联系了解情况。”
“后来,有关单位给我的书面答复中说,我由靖远化工厂调入西和县林业局玉泉林场工作后,身份属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人员。”听到这样的答复张根深一下子就蒙了,“正式身份的职工工作了31年,退休前干到了高级工6档,退休后怎么突然就变成了自收自支人员了呢?这一结果实在太难让人理解和接受了。”
“辛勤工作了几十年,到头来突然发现我不是正式工了,我的正式编制哪里去了,我是怎么变成自收自支人员的?”带着许多的疑问和不解,张根深决定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并希望能弄清缘由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