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沙包筹药费,救助制度去哪了?

01.12.2014  21:10

   作者:叶祝颐

  为给2岁的儿子夏宇皓筹集100万元的白血病治疗费用,31岁的四川南充爸爸夏军想尽了办法。11月28日,距离去年儿子病情确诊过去1年,距离儿子治疗费相差100万元。这一天,夏军穿上了“人肉沙包、10元一拳”的自制T恤,站在北京人潮涌动的地铁站街头为儿子筹款治病,引起媒体关注。11月29日,夏军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捐款已达20万元,没有人真正打他。(11月30日《天府早报》)

  年仅2岁的孩子身患白血病已经一年,这个农村家庭的不幸让人唏嘘。夏军充当人体沙包挨打挣钱,显然不可取。夏军也坦言,自己一开始就没想到通过伤害身体挣钱,只是为了吸引目光,得到帮助。但是,孩子治疗费用缺口太大,农合医保又报销不了多少钱,你让收入微薄的年轻农民如何是好?听完夏军的悲情故事,不禁让人心生同情。

  笔者注意到,夏军穿上“人肉沙包”的自制T恤以后,不但没有人真正打他,还收到捐款20万元,媒体报道这个不幸家庭的遭遇以后,社会各界还会继续伸出援手,通过政府与社会的帮助,或许能帮助这个不幸的家庭慢慢走出困境,孩子会慢慢好起来。但是个案救助只能解决个案问题,如果没有完善的救助机制作支撑,即使一个两个不幸的家庭获得了同情与救助,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面对更多因病致贫的家庭、无钱治病的患者,又该怎么办呢?

  因此,农民充当人体沙包筹集医疗费,实际上扯出了医疗体制与救助机制不完善,普通群众无钱看病的沉重话题。面对无钱治病的残酷现实,普通百姓力不从心、深感无奈。医疗费把穷人逼成牺牲人格尊严的人体沙包,决非天方夜谭。

  事实上,现有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与新农合医保都是低水平、广覆盖的互助救急模式,并不能解决患者身患重大疾病的问题。正如某基层医院院长所言,“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司空见惯的生活困境背后,隐伏着不可忽视的社会危机。大多数百姓家庭经济能力十分脆弱,根本没有抵御意外事件和重大疾病折腾的能力。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对此,社会应该伸出爱心之手。政府也应有所反思,有所行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降低医疗费用,给公众提供低价优质的公共医疗产品,实现医疗保障全覆盖,提高大病医保报销比例,为民众看病兜底,显得十分重要。

  来自国家卫计委的消息说:我国将逐步减少个人承担看病费用的比例,计划到“十二五”末,将个人承担看病费用的比例降至30%以下,力争达到国际水平。但是我认为,像贫困农民犯罪保命、慈母跪爬为女儿筹药费、农妇剖腹自救、农民自锯病腿、农民充当人体沙包筹集医疗费这样的案例就是一条条深刻的医改建言。国家卫计委等部门完善医改政策,地方政府对弱势群体医疗问题体现责任担当,给予更多财力支持,民众拭目以待。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已于今年5月1日生效。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按照法规的要求,前移社会救助窗口,提高社会救助水平,补齐大病救助医疗短板,让遇到特殊困难的低收入群众依法享有救助服务,帮助更多重病患者、苦难家庭渡过难关,让弱势群体真正感受到病有所医、难有所帮,检验着政府的责任担当与民生温度。事实上,政府压缩形象工程与“三公”消费,减少奢侈浪费,拿出更多资金充实社会救助基金与医保基金,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叶祝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