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心里都有“病”关键是你怎么看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专家指出,心理问题就像感冒一样,人人都要经历。世界上不存在没有心理问题的人,关键是你如何看待自身的问题。据权威推算,我国13亿人口中有一千六百万人患有重性精神病。另外还有一类是所占比重更高的心理疾病患者,大概有一亿人口以上。连日来,记者走访多位精神科专家,请他们说说有关“一千万”与“一个亿”的事。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总的来说,专科医院少,综合医院未设心理卫生科,精神科医师的匮乏和不知道自己得了病、由于偏见得了病不去看、羞于看,以及有病乱投医等,成为我省精神疾病防治的现状。
得了病不可怕,提起重视很重要。专家呼吁社会大众切莫听信广告忽悠,做到早发现早干预。疾病预防要从小做起。有关专家告诉记者,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除了陪伴,就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无忧无虑,“安全”地长大。
◆病例
心都要蹦出来了居然检查不出病
张女士今年45岁,两年前,开始出现心急、焦虑,浑身不舒服的她成了医院心内科的“常客”。她告诉医生“我心里难受得很,感觉心都要蹦出来了”。可是反复检查显示,她啥病也没有,各项指标均正常。张女士很气愤,说医生不负责任。
兰大二院心理卫生科主任医师阎立新告诉记者,这样的病人很多。不光是在心内科,消化科、神经内科等科室经常“接待”类似患者。其实,他们得的都是心理疾病。如果在短期内不能得到专业治疗,这些病人的病情就会越拖越糟。老李就属于这样的案例。他总觉得自己胃不舒服,但在消化科也看不出任何问题。久而久之,请假看病耽误工作,单位同事说他没病装病;家里也被他闹得鸡犬不宁,说他没事找事,不好好过日子。其实,老李最突出的症状就是吃不下饭,总觉得吃下去的东西堵在脖子里。经诊断老李患的是抑郁症。除了“吃不下”,“睡不着”也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
抑郁症比重大治疗少
阎立新介绍说,据权威推算,我国13亿人口中有一千六百万人患有重性精神病。另外还有一类是所占比重更高的心理疾病患者,大概有一亿人口以上,就是每十人中就有一位。这类疾病最常见的有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其中抑郁症占到一半以上。综合医院的心理卫生专科也是以这类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还有一些行为异常的患者,比如社交恐怖症;由于压力大使一些人出现躯体化障碍,比如橡皮人、拖延症等,这些患者因为不注意调节,导致行为失常,工作效率、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据悉,在我省抑郁症的识别率特别低,在非精神科专科的医师中只有不到20%,许多病患在综合医院的医师那里就诊时成为“漏网之鱼”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与偏见和忌讳相关。另一方面,抑郁症的治疗率也仅有10%,大部分患者游离于专科治疗之外,没有接受专业的治疗和帮助,最终可能走向自杀的深渊。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公众对抑郁症的认识也存在明显的误区,没有给抑郁症患者一个宽松、温暖的环境;其实每个人对抑郁症患者的关心、理解和帮助,对于那些被疾病困扰着的人们都是巨大的安慰和鼓舞,这也是治疗抑郁症的一剂良药。
专家分析拖延症和抑郁症
兰大二院心理卫生科的门诊量每天达200人左右,病人构成主要是一般心理疾病,有的病人不及时治疗,已经达到了抑郁症、焦虑症的标准。阎立新说,自杀人群一半以上都是抑郁症患者。
之前所说的拖延症,也是目前很流行的一种说法,就是人长期处于压力之中,导致的一种异常行为方式。拖延症常被当成“惰性强”。“其实懒惰要从两方面看,第一种是从人的本质上说,第二种是这种‘惰’可能是由于压力或者情绪导致的一种自我抑制,过分的懒惰,我就会怀疑你有没有抑郁症的倾向。抑郁也有两个概念,一个是脑力和体力的抑制,就是人懒散;而压抑就是郁闷导致人情绪低落。对于过分‘懒惰’的人,可能就是抑郁症的表现。这个值得进一步判断。”阎立新介绍说。
◆调查
心理有病问“度娘”不靠谱
有事问“度娘”,已成为一些人的习惯。现在,打开百度搜索,只要你输入与精神病治疗相关的字样,一些民营医院的介绍就会映入眼帘。患者和家属大多不明就里,于是去了,去了就上当了。动辄三五千元,一大堆检查做过来,一大堆药拿回家。而疗效呢,当然没有。这种忽悠人的广告比比皆是,不仅是民营医院,一些心理咨询机构也借此敛财。经常会打出诸如所谓神经递质检查等普通人看不懂的噱头。还有夸张的广告会这么忽悠:我们拥有特殊的治疗仪器,一个疗程就治愈。可这种“仪器”往往一分钟就收费几十元。心理咨询机构更是“神”,说是通过咨询就能解决问题,可这种治疗周期都很长,收费都很贵,两个小时三四百,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而专科医院和心理卫生科的门诊收费一般都在三十元,时间为四五十分钟。
给心理做个健康体检
据介绍,重性精神病现在改称严重精神障碍,分为六种: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市三院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魏春燕说,六种疾病以精神分裂症为主。
今年7月1日,市三院开通公益性质的心理援助热线4638858,到现在共接到一百多个电话,咨询问题集中在亲子关系、夫妻关系,还有部分精神病人寻求康复指导。从运行的效果看,病人很满意,有的认为对自己有帮助,会反复拨打。魏春燕介绍说,目前该院在心理门诊和市一院、市二院体检中心针对正常人群开展了免费的心理健康体检项目,通过做量表,了解人的心理问题。如果问题严重,会建议找精神科医生解决。从已经做的一百多个“心理体检”看,问题集中在睡眠障碍、情绪不好等。而进一步寻求帮助的只有10%。原因是其他人已经习惯于“睡不好”、“工作忙”、“压力大”。
专家鼓励家长多秀恩爱
“心理问题就像感冒一样,人人都要经历。就是说世界上就不存在没有心理问题的人。别说是成人了,就连婴幼儿也一样,比如他的苹果被拿走了,他就会哭闹,就会焦虑。关键是你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有一些心理问题,如果给予正确的引导甚至有可能变成前进的动力。”市三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杨国周告诉记者。
杨国周的话给人以“接地气”的感觉。之所以这样说,是觉得他的话不教条,可操作性强,甚至很温暖。他说,一般来讲,人最先产生的负面心理因素是自卑。每个人或多或少有过自卑心理,如果被自卑心理压垮了,接下来就会迎来一系列更为复杂的心理问题。人有很多时候无法选择,比如出身、样貌,但我们可以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当然,这不仅仅是听听歌曲、看看电影。要读书,读好书。他奉劝青年人少看韩剧:“它除了煽情,还会传递一些错误的暗示,毕竟那个世界离我们太遥远。”
关于预防,杨国周说,要反对家庭暴力。心理疾病的发生详细追问起来,与幼年时的经历有很大关系,他们的家庭往往是不和睦的。这里所说的家庭暴力是夫妻二人当着孩子的面冷语相向,讽刺挖苦,满嘴爆粗,甚至又厮又打。这个影响非常坏。家庭和谐会让孩子产生安全感,减少焦虑不安等情绪,降低成年后罹患心理疾病甚至严重精神障碍的概率。他劝说家长,不要认为孩子听见你们吵架,只是接收了声音信号,其实这期间建立起不良的反馈才是对他的一个全方位刺激。“夫妻间不可能没有争执,我的建议是,能不能尽量背着点孩子!尤其是当着年纪幼小的孩子,父母们还是刻意地秀秀恩爱吧。这对孩子绝对有好处。”杨国周可谓苦口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