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分豁岔

29.07.2015  11:59

    七月的一天,突然接到电话:程老师……这个星期六我们有个采风活动……您要穿上运动鞋,带上雨伞,带上外套,有可能要爬山;怕下雨怕山上凉……好温暖的话语。这是我第二次接到这么温暖的电话。第一次是2005年省文化馆冉丹老师通知我去玛曲参加“雪光”笔会。时隔十年。

    好久没有这样的期待。虽然我是农民,久居农村,但还是对这次“美丽乡村”文学采风活动充满期待。

    那座山,就是陇上明珠兴隆山山脉的一个分支,叫大揽山。

    刚开始只知道要去“分豁岔”。我一直听着是“风豁岔”。心想必是风把一座山给吹开了的岔口。

    老远瞅着青山耸立,一片绿海连绵,并不见豁口。

    下车,穿松林,踩着铺满松针的山路,只听水声鸟声不绝于耳。豁口,只见各种灌树木生长成一片,却难寻进山的路。这哪是豁口么,只是一条深而长的峡沟么。

    老师说,这就是一条沟,叫中沟。左边还有东沟,右边还有西沟,我们现在走的叫中沟。

    分豁岔是山坡上我们停车那个村庄的名字。噢,原来如此。

    一边说着话,脚步是不停的,不知不觉跟着三十多人的队伍已进入密林。

    脚下的路跟本不叫路,越草滩,钻刺笼,趟山涧,每一步无不惊险。特别是碎麻石坡,一不小心就有滑下去的危险。可是,即使这样,大家也爬得不亦乐乎!也没有听到有人叫苦,大家都是一股作气,小心翼翼地在走。

    我忽然想,我们一行人进入这山里干嘛来了?这里有什么吸引着我们?我们究竟要寻什么?

    无疑,我们一行每个人都是文学爱好者,我们是以亲近大自然的方式来寻找创作激情与灵感么?

    无疑,我们是一支“美丽乡村”行文学采风团,我们是寻找乡村的美来了,乡村的美在哪里?与这座山这条深沟有关系么?

    进入分豁岔村时,我们已看到了,这个村庄很富裕;几乎每户都是二层小楼,装饰精美,另有十多家山庄酒店在营业。

    还有,分豁岔有一座远近闻名的水磨坊。曾是附近几十个自然村磨面加工面粉的地方。

    分豁岔有水磨坊,因为什么?因为有水啊!

    分豁岔的水就是我们此刻沿沟进山要到达的水源地——大揽山,兴隆山山脉啊!

    分豁岔为什么富,就是分豁岔有水呵,分豁岔比别的村庄多了一股水呵。

    难怪一路上来看到他们也大面积种蔬菜,而且跟川地一样是“高原夏菜”水地才能种的西胡芦、花菜之类,小麦庄稼与水地长势一样茂盛。

    看似这么简单的道理,当另有一份现实的答卷呈现在你面前时,你的心中会有更深刻的影响和体会。

    分豁岔为什么有这么好的旅游资源,就是因为有大揽山这座天然的山林,这座还没有被污染的山林。

    想着这些,我不免觉得这座山变得更亲近了。

    下山的时候,我又想,如果我们每个村庄都像分豁岔都有一座大揽山依靠,都有一股天然水,我们的村庄何愁不美丽,村民何愁不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