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亿亩耕地首度审计查什么:违规用于房产等问题

25.08.2014  16:15

  土地审计“风暴”已于8月中旬来袭。

  除了过去6年15万亿元的土地出让金,耕地也将成为此次审计重点。其中,耕地数量的增减情况和耕地质量将成为主要关注对象。

  根据

  今年3月,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对土地出让金的审计,是审计署比较熟悉的方式,因为它主要针对资金去向等的审计。但对于耕地保护,审计署并没有专门进行过审计,只是在对省长的经济责任审计中会涉及耕地保护情况,而且耕地数量和质量不易以实物计量。

  董大胜还表示,将在强化耕地保护离任审计的基础上,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资本离任审计制度。

  此次耕地审计会审计哪些具体项目?这从相关资料中可找到一些线索。

  首先是地方政府提供给审计人员的资料。

  

  其次是地方政府在此次审计前自查阶段,在耕地方面会关注哪些问题。

  根据6月份广东省办公厅发出的

  是否存在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调整划定基本农田情况;是否存在不按规定拨付使用基本农田保护经济补偿资金情况;补充耕地是否存在占优补劣情况;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管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开发补充耕地省级补助资金、耕地开垦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和耕地储备指标转让收入是否按规定专款专用。

  最后是审计署以前审计发现的耕地问题。本报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审计署审计的耕地问题主要体现在耕地违规用于房产、公园项目,耕地占补平衡中存在“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近补远”等问题。

  比如,根据审计署2012年披露的

  佳木斯市、北京市房山区和阳东县3个市县涉及226个土地整治项目、1.83万亩耕地质量不达标或撂荒。其中,3个土地整治项目补充的979.05亩耕地大部分仍为荒草地或未平整的沟渠,难以达到耕作要求;223个土地整治项目补充的1.74万亩耕地,因种植条件差、种粮效益低而被农民弃耕,形成撂荒。

  此次土地审计是继社保审计、地方债审计之后的第三次大规模全国性审计,计划开展和截止时间分别为8月中旬和10月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