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又一富民产业蓬勃发展 “农家乐 ”带火乡村休闲游

23.07.2014  13:00

    进入7月以来,安宁仁寿山公园内同乐园山庄的老板刘新芳忙得不亦乐乎,每天都有许多游客来观景纳凉吃农家饭。“我这里回头客很多,慕名而来的也不少,生意还不错!”刘老板喜滋滋地告诉记者,近年来,在政府引导下,很多村民依托仁寿山景区和千亩桃园开办“农家乐”,开辟出了一条致富新路。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者消费观念也不断提升,传统的观光型旅游逐渐失去其市场垄断地位,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旅游市场新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全市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把这一产业作为加快脱贫致富和奔向小康的抓手。其中,农家乐已从2009年的十几户发展到目前的1000多家,乡村旅游已成为激活兰州旅游业的强劲动力。

    现状

    A

    成为农民增收重要渠道

    日前,记者来到阿干镇马场村,一排农家乐大院格外醒目。走进一个小院,两层楼,一楼有客房有餐厅,院子中间摆放着几张桌子,不少游客正在品茶聊天。来到二楼,除了房间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平台,在这里吃饭、喝茶、晒太阳、赏美景,就如置身林中。主人李大姐憨厚的笑容挂在脸上,她说,现在的收入真的提高了不少,以前种菜一年收入也就4000多块钱,现在做农家乐再加上种菜,收入能达到近3万元。

    据了解,我市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成加快发展趋势,经营场所主要分布在城市近郊县区级旅游景区周边,服务对象已从城市居民扩展到周边省内游客及国内部分散客。目前,全市有国家级旅游名镇1个,省级旅游示范乡镇4个、省级示范村2个,市级旅游示范村39个,星级农家乐958家。2013年接待游客9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74亿元,拉动乡村就业近万人。

    B

    农村旅游发展生动活泼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及旅游部门的引导下,我市各县区依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以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为龙头,以发展乡村农家乐、旅游示范乡村为抓手,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带动全市乡村旅游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虽然都是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品农家菜,做农家活’为主,但却各具特色,生动活泼。”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安宁仁寿山景区,依托千亩桃园、百年枣园和仁寿山绿化成果资源,建设开发以桃园、枣园为特点的“农家乐”,将仁寿山景区建成集观光、休闲、餐饮、住宿、康体、娱乐为一体的综合生态园区,打造兰州市民理想的“城郊田园”休闲游。

    榆中青城古镇,则依托“千年古镇”、黄河资源,建设开发古镇特点的“农家乐”,有限发展纯农耕文化,依山傍水民居式的“农家乐”,让人们在青山绿水之间体味农耕文化和淳朴的乡土气息。

    皋兰什川景区,依托“百年梨园”和黄河资源,建设开发以梨园为特点的“农家乐”、“梨园度假村”,以打造“中国第一古梨园”旅游品牌为目标,以“亲近自然、走进什川”为主题,以梨树、梨花、梨荫为元素,春赏花、夏乘凉、秋摘果、冬观景,将什川建成名副其实的“什川生态家园”、“兰州后花园”。

    七里河区着力打造以森林休闲、民俗文化、休闲养生为核心功能的石佛沟生态休闲度假景区。2014年,七里河区委区政府将石佛沟文化旅游经济板块建设,作为全区“六大经济板块”开发项目之一重点建设。

    瓶颈

    A

    重“”轻“”无“

    毛先生是市内一所中学的体育老师,近两年夏天的周末他常常和家人朋友前往周边乡村旅游,置身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品尝农家饭。毛老师说,他去过的农家乐好几十个了,总体感觉大多农家乐只提供吃饭打牌等简单活动,很多经营者只重视‘吃’的环节,忽略了旅游者的多元化需求,如体验和参与农事活动等,难以吸引游客回头游。

    一位业内人士说,乡村旅游是文化旅游、观光农业、农家乐、民俗体验、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不同层次旅游产品在乡村这一特定地域的有机整合。兰州大多农家乐目前处于起步的低级阶段——重“”轻“”无“”。

    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目前,由于受区域经济发展、交通区位等因素限制,兰州乡村旅游目前依然处于初级阶段。传统的“农家乐”以吃、住、玩为主,没有深层次的激发旅游者求知欲望、探索体验的项目,产业发展处于低级阶段。没有从乡村旅游产品生产、加工到服务于旅游者的深层次的产业循环,产业关联度不高。

    B

    文化内涵深层挖掘乏力

    城关区依托南北两山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近年来农家乐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目前,农家乐及休闲山庄达到了200户以上。农家乐的经营形式主要有农家园林型、景区旅游型、休闲山庄型、特色美食养生型、自然生态型等。

    “农家乐一般是为游客提供餐饮、棋牌娱乐为主,功能比较单一,不能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城关区旅游局局长栾娟坦言,我们要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等方法,积极引导农家乐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体验、学习、健身、拓展训练等多功能综合发展,从而提升农家乐经营特色,满足游客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我市的‘农家乐’大多停留在单纯的餐饮服务上,在文化内涵的深层次挖掘上乏力,利用农家生活开展参与性项目的还很少。”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兰州市大多“农家乐”仅为游客提供饮食、茶座,娱乐等服务项目,经营内容过于简单,千篇一律,缺少文化内涵。

    这位负责人说“农家乐”应在“农家”上做文章,真正体现出我市各地的乡风民俗、农村自然生态景色,以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传承优秀农村文化,吸引游客体验感受农村文化生活,从中达到休闲娱乐,丰富精神生活。此外,还有基础设施简陋、环卫设施不全、服务水平较低等诸多问题,是制约我市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对策

    A

    以“”字为首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持发展农家乐1500户、旅游示范村40户的目标任务。这为兰州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那么如何破解瓶颈,把全市起步阶段的“农家乐”升级为现代化的“乡村旅游”呢?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甘肃省著名的花儿学、民俗学专家柯杨教授在近期为全市乡村旅游把脉时提出建议:进一步重视农村旅游开发中的文化内涵的开发,旅游不能只是农家乐,不能只是餐饮和打麻将下棋,要发掘利用当地的文化,比如石佛沟的花儿会是距离省会城市最近的花儿会,它独特的曲调,已经成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保留项目,要把握优势做大做强做好,不但坚持六月会的花儿会、大奖赛、艺术节,平常也应当开展花儿的演唱工作,带动旅游产业;农村旅游,展示的是我们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民俗生活当中的优点,如子女教育、邻里和谐、伦理道德等,农家乐的经营者要把当地的传统美德传递或展示给旅游者。

    甘肃旅游(控股)有限公司企划管理部魏学强经理则认为,乡村旅游要从可操作性及游客可进入性等方面来进行完善。他还说,发展乡村游,特别要注意“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景区的农家乐建设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吃要吃地道的农家饭,住要有农家大炕的感觉,行要保障畅通安全;游要把文化注入景观,购要有包装得体的当地自产特色食品或纪念品,娱要让游客感受田园风光的乐趣。

    B

    拓展富于文化理念的乡村游产业链

    据了解,今年,市、区旅游部门将重点抓好城关区头营村、安宁区桃林村、榆中县兴隆村、皋兰县长坡村、永登县土湾村、红古区旋子村乡村的旅游项目建设,并依托相关优质资源编制适合区域发展的乡村旅游规划。这必将为示范带动全市农村旅游注入活力。

    市旅游局一位负责人说,提升农家乐内涵就要真正做到以“”为特色,以“”为根本,以“”为形式,以“”为目的,要展示乡村文化特色,丰富文化内涵,充分挖掘普通农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各种具有乡土特色的农耕劳作、民俗乐趣、民间传说、历史典故等。要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组建民俗风情表演。要大力开发农家乐配套旅游产品,充分利用丰富的土特产资源,农家餐饮以野生、生态、保健、养生为特色,抓好绿色保健食品、饮品和干鲜果、菜等资源的深度开发,拓展产业链。

    一位业内专家说,结合兰州市实际,应围绕当地的自然生态、乡风民俗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景区、景点、城镇为依托,将农事活动,水上风情、农业观光、手工艺制作等参与性强的项目揉合到乡村旅游中,不断形成特色,拓展旅游休闲项目,吸引游客。(记者王忠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