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托起美丽乡村(上)
红古区青土坡村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
红古区青土坡村的农民公园
深秋时节,走进红古区花庄镇青土坡村,宽阔的主干道两侧树木泛绿,小巷干净整洁。路旁是今年村里新建的小游园,游园里的休闲走廊、观景凉亭一应俱全,几个村民正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几位老人坐在边上聊天,孩子们正在玩耍,整个村庄显出一片安静、祥和之气。全市唯一有下水道的村庄
行走在青土坡村,记者的感觉就不一样,这个村与其他村不同,路边看不到污水。据村党支部书记祁复忠介绍,为解决村容村貌“脏乱差”,几年来先后投资180多万元修建了辐射全村的污水管网7000米和4个容量50立方米的化粪池,对全村生活污水统一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青土坡村是兰州市唯一铺设有下水管网的村庄。
青土坡村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150元,村集体收入30万元,2014年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青土坡村能有这么大变化,离不开产业发展。说起村上的情况,祁复忠如数家珍。青土坡村在发展村级经济、帮助村民增收致富上,采取“党组织+项目”、“党组织+基地”、“党组织+合作社”、“党组织+产业”的四种发展模式,现在高效设施农业、运输业已经成为村上的支柱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以后,村里便着手改善村容村貌,同时全村农业增加值每年以5%以上的速度增长。青土坡全村现已建起高架大棚1400多亩,温室960亩,仅塑料大棚年产绿色无公害蔬菜、瓜果就达200多万斤,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42万元,千亩设施农业基地也跻身全市五大农业基地之一。
如今,青土坡村已成为红古区西甜瓜、草莓等特色农产品生产的重要基地,引进的名优蔬菜新品种二十多个,推广了佛手瓜、樱桃、脱毒马铃薯等新品种10个,同时还推广了蔬菜无土栽培新技术,并建成了无土栽培示范基地二十多亩。
农民增收是美丽乡村的核心
12月初,我们来到永登县武胜驿镇武胜驿村,这里街道干净整齐,两侧商铺林立,餐厅门前停着大小车辆,食客们正在品味手抓羊肉。
武胜驿村是当年兰州有名的美食聚集地。后来由于众多原因,武胜驿一度沉寂下来,在双联及精准扶贫过程中,经过扶贫干部和镇政府的共同努力,武胜驿重现昔日繁华,独特的民族风情,火爆的生意,让武胜驿手抓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张亮丽品牌。
村主任李秉源介绍说,在联扶单位和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2014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216元,实现了整村脱贫。2015年被确定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建设点之一。
“把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李秉源深有感触地说,根据“村村有主导产业、家家有致富门路”的发展思路,今年全村种植高原夏菜1500亩,建成养殖场4家,牛羊肉屠宰批发8家,商铺170家,餐馆40多家,初步形成了“高原夏菜、育肥猪养殖、牛羊肉批发、餐饮服务”四大产业;同时,开展“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发展会员47户,发放互助资金50万元。
超前谋划让乡村都美丽起来
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兰州市一直走在全省前列。2014年至2015年,兰州市组织实施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计划,前前后后共创建了21个省级美丽乡村,40个市级美丽乡村,20个县(区)级美丽乡村,145个环境整洁村,集中打造了14个连片整治区,全市农村环境面貌,特别是300个贫困村的村容村貌有了显著改善,部分贫困片区内的落后村也相继打造成了有看点、有特色、有内涵的美丽乡村。
市农工办新农村处负责人介绍说,对于建设美丽乡村,兰州市谋划比较超前,早在2013年就开始着手进行了,启动实施“十乡百村”农村环境整治工程,重点在当年脱贫村集中连片地区、交通沿线、风景区周边、城市出口的12个乡镇;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在105个村集中整治,提升改造村庄风貌,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从2014年开始,又启动了农村人居环境行动计划,梯次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并要求力争到2020年,全市建成15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除整村搬迁和规划征占的以外,其余500余个行政村要建成环境整洁村,以此全面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采访札记
产业发展是美丽乡村的基础
“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美丽乡村需要“美丽的经济”来支撑,建设美丽乡村必须要有适合的产业来带动,在兰州市有几个产业带动了美丽起来的乡村,这里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村庄也越来越漂亮。像青土坡、武胜驿一样,兰州新区秦川镇榆川村、永登县武胜驿镇火家台村、榆中县三角城乡高墩营村都是产业带动型的美丽乡村。由此不难看出,发展产业是基础,打造美丽乡村是目标,有了好的产业做基础,就有了发展后劲,当农民不再为衣食住行犯愁时,美丽乡村的蓝图不再是理想和梦幻,而就是眼前的现实。其实,往往理想和现实只有一步之遥,关键是怎样去升华,怎样去跨越这一步。兰州晚报记者肖朝利彭维国瞿学忠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