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我国产业升级势头良好 结构调整阵痛加剧

01.02.2016  11:48

 

由经济日报社中经产业景气指数研究中心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共同编制的2015年四季度中经产业景气指数1月29日发布。指数涵盖了工业领域的重点产业,包括装备制造、煤炭、石油、电力、钢铁、有色金属、水泥、化工、家电、服装、乳制品等。从监测结果看,2015年工业景气延续缓中趋稳态势,行业走势日益分化。这表明,我国工业经济已进入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必须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结合2015年四季度景气监测结果看,2015年工业景气延续缓中趋稳态势,行业走势日益分化。一方面,产业升级势头良好,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结构调整的阵痛加剧,传统产业亟待攻坚克难。这表明,我国工业经济已进入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必须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缓中趋稳来之不易

2015年,中经工业景气指数走势缓中趋稳的特征明显。2015年第一、二、三、四季度中经工业景气指数值分别为93.1、92.7、92.3、92.0,呈现逐季下降走势,但景气降幅在持续收窄,四个季度的下降幅度分别为0.6点、0.4点、0.4点、0.2点。

当前,我国工业增速仍在持续换挡的过程之中,承受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一方面,国际经济复苏乏力,出口订单下滑导致我国工业品出口持续下降。2015年四季度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3.2%,连续3个季度同比下降,且降幅逐季扩大,在三季度比二季度扩大0.9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四季度比三季度再扩大0.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国内“三期叠加”的影响持续加深,产能过剩矛盾突出,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增长持续放缓,令工业运行承压。2015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名义增长10.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实际增速比上年回落2.9个百分点;2015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名义增长1.0%。

尽管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但是有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支撑,尤其是国家发力稳增长等相关政策因素的对冲,工业运行总体平稳,景气回落的幅度温和可控,全年工业景气仍处于正常区间。监测显示,进一步剔除政策等随机因素后,2015年四季度中经工业景气指数比未剔除随机因素的指数值低2.0点,两者之差与上季度基本持平(略缩小0.1点)。国家推出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趋于放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措施,对经济的稳定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仅以汽车行业为例,国家适时推出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相关政策的提振作用明显,汽车生产持续加速,2015年10月、11月、12月汽车产量同比增速分别为4.6%、16.0%、16.3%。

有进有退可圈可点

工业总体运行平稳背后,是不同行业间走势的急剧分化。随着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经济的主体和主导,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工业的转型持续推进,在高新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传统行业尤其是资源型行业面临重大调整,承受的阵痛加剧。从全局看,工业行业此消彼长、有进有退,符合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能够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有利于促进工业乃至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

从对经济运行变化反映更为直接的预警指数看,2015年四季度,乳制品、家电、服装等消费品行业预警指数分别为85.2、73.3、76.7,虽处于偏冷的浅蓝灯区,但明显高于工业预警的平均水平(66.7),日子相对好过;钢铁、煤炭这两个行业预警指数分别为54.3、55.6,在所监测的诸多行业中垫底,持续处于过冷的“深蓝灯区”,运行情况堪忧。

从行业增速看,高新产业较快增长。2015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2%,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1.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26.2%,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2.7%,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增长10.6%,医药制造业增长9.9%。与此同时,受供过于求、节能减排制约等因素影响,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速回落最为明显。

从产品产量看,符合产业和消费升级方向的新产品快速增长。仅从2015年11月份的情况看,自动售货机售票机同比增长2.6倍、新能源汽车增长1.8倍、安全自动化监控设备增长1倍、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增长58.4%、智能电视增长54.1%、智能手机增长25.3%、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增长22.3%、工业机器人增长20.6%。与此同时,原燃料、建材产品产量下降。11月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6%,煤炭产量同比下降2.7%,水泥产量下降6.6%,平板玻璃下降3.4%,原油产量下降0.5%。

从效益状况看,2015年四季度,利润增长较快的行业仍是与消费相关的食品、家具、文教娱乐用品等制造业,与产业升级相关的技术密集型的医药、电子、电气机械等制造业,以及因国际油价下跌而利润大幅上升的石油加工业。同期,煤炭、石油开采、钢铁等资源型行业受价格持续下跌影响效益恶化,利润降幅最高达到70%以上。其中,钢铁业处于全行业亏损的边缘,其销售利润率仅为0.2%。

从行业投资看,四季度,与消费升级相关的食品、服装、家具、文娱用品等制造业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尤其是服装和文化娱乐用品制造业投资继续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与信息化相关的IT制造业,与节能减排相关的环保制造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的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煤炭、钢铁、有色、石油开采加工等产能过剩行业投资继续呈同比下降态势。

供给侧改革需攻坚

展望2016年,工业经济依然面临下行压力。经模型测算,2016年一、二季度的工业景气指数分别为91.9和91.8,预警指数为66.7和66.7。与此同时,企业家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依然谨慎,订单需求低迷,用工和投资需求持续呈现回落态势。

综合国内外形势判断,工业乃至国民经济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形反转,可能会经历一个L形增长阶段。由于工业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目前重化等传统行业在工业所占比重很大,高新产业的发展增势尚难以抵消传统行业的衰减。因此,加速培育新动能与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必须双管齐下。

当前,多数传统行业乃至整个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着产能过剩矛盾,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企业效益持续下滑、去库存压力加大等问题突出。

数据显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连续46个月同比下跌,2015年四季度煤炭、石油、钢铁、有色金属开采及加工等行业产品价格环比跌幅依然较大;工业企业利润延续同比下降局面,2015年四季度工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9%;工业企业的库存增速持续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2015年四季度两者之间差距为4.3个百分点,企业的去库存压力仍然较大。

更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工业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呈逐年下降态势,部分资源及资源密集型行业深受产能过剩之苦。比如,2015年,钢铁业产能已高达约12亿吨,粗钢年产量为8.03亿吨,其中不少成为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库存,产能利用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如果不解决产能过剩这个主要矛盾,尤其是不采取雷霆手段处置“僵尸企业”,市场一直供大于求,价格持续下跌,去库存难以结束,工业企业维持低效运转,效益持续滑坡,经济就难以持续健康发展。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五大重点任务。这对于解决工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可谓是有的放矢、猛药去疴。
新的一年,各方应坚决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着力破解化解过剩产能、消化不合理库存、促进企业降本增效等方面的难点问题,特别是拿出壮士断腕的精神,断然处置僵尸企业,坚定不移去产能,从钢铁、煤炭两个矛盾最突出的行业入手率先突破,打赢减少过剩产能攻坚战,从而增强企业活力,缩短转型阵痛期,推动传统行业尽快爬坡过坎;另一方面,要着力补短板,特别是补质量和效率的短板。为此需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加注重技术创新、生产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创造新的有效供给,持续增强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