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扶贫:关键是选准产业发展项目
9月10日,市委书记虞海燕赴七里河区的黄峪乡、魏岭乡、阿干镇和榆中县的银山乡、马坡乡,走进贫困乡村,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研扶贫开发工作。调研过程中,虞海燕书记多次强调,要想办法多发展富民产业,扩大特色农业产业规模。要做好产业规划布局,优化种植结构,以主导产业推动贫困村的经济发展。政府部门要研究出台优惠政策,用贴息贷款等方式,规划建设保鲜库,扶持蔬菜产销合作社或企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富民产业,使广大人民群众从中受益,力争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相关报道见9月11日《兰州日报》一版)
虞海燕书记强调的以主导产业推动贫困村的经济发展是当前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产业化扶贫的思路是农村地区从温饱快速迈向小康的主要发展思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兰州周边地区的贫困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农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但是,面对市场化经济体制的确立,农民从温饱继续向小康社会转变,仍然存在着生产结构落后,产业规模较小,市场化程度不高,抗风险能力不足等问题,仍然处在一个从传统农业生产向商品化生产转化的阶段。解决这些新的深层次的问题,就需要以产业化扶贫的思路来改进农村传统产业结构,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通过各种政策扶持,支持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带动当地经济加快发展。
所谓产业化扶贫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利用贫困地区所特有的资源优势,逐步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持续稳定地带动贫困农民脱贫增收。从表面上看,农村的贫困是由于农民收入低下,实际上深层次的原因却是农民缺乏提高收入的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解决农民增加收入的能力,仅靠农民个人进行小农单干式的生产方式已经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其根本出路还在于扶持支持贫困农村地区完成产业化生产结构调整,即扶贫的关键是做好产业化扶贫的文章。
产业化扶贫的关键是因地制宜地选准产业化发展项目。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当前大宗农副产品已明显过剩,靠单纯的粮食生产和传统的一家一户式种养项目已经难以保证农民稳定增收。从虞海燕书记此次调研的几个扶贫开发工作典型来看,都是特色产业开发比较成功的例子。榆中县三角城乡龚家屲村通过土地流转,整合了50亩土地,引进了体验式农业项目,使农民收入大大提高;马坡乡马坡村通过建设冷凉型标准化蔬菜园区项目,建立了以冷凉型蔬菜为主导的产业,辐射带动全乡15个村发展冷凉型蔬菜种植,今年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阿干镇马场村近年来依托石佛沟景区项目开发,发展以旅游产业特别是农家乐为主的农村产业,去年已顺利完成脱贫任务……这些鲜活的例子都实实在在地说明了改变农村贫困面貌,农业产业化之路是关键之举。
当前我市的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涉农企业规模较小,市场竞争能力弱,使得农业商品化的生产程度不高,难以形成规模化的产业化经营。因此,只有通过大力推进贫困农村地区产业化进程,也就是通过大量建立、引进涉农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农业企业,使贫困地区实现集约化经营,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以此来带动农民增收,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