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产业 助推脱贫攻坚 金果映红致富路
仲冬时节,连日的小雪让静宁县百万亩苹果基地被皑皑白雪覆盖着。但果农们并没有闲下来。
走进静宁县海晟果品专业合作社的院子,五六名妇女忙碌着给大个儿的红苹果套袋装箱。城关镇西关村村民常秀燕就是她们其中的一个。
“两年前,我参加了合作社组织的装袋培训,现在主要是拣选苹果装箱,每年能挣两万多元,比闲在家里好多了。”常秀燕麻利地给苹果套上海绵套,小心放在一个大塑料筐中。如今,她已成了挑选苹果的“专家”,苹果大小、颜色、硬度符不符合装箱要求,她手一握就知道。
海晟果品专业合作社是依托静宁县金果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14年成立,已吸纳包括李店乡、新店乡、余湾乡的5000多户果农,并流转了附近村镇贫困户的4000多亩土地,引导贫困户规模化种植苹果。合作社还以高于市场的收购价格,保护了果农特别是贫困户的利益。苹果除了远销北京、深圳及川渝地区外,部分还出口到国外。
“我们积极延伸苹果产业链,建立原果汁、膨化苹果脆片、苹果罐头生产线,促进苹果加工转化增值,保障利润,不让果农们吃亏。”静宁县金果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兴明介绍。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近年来,静宁县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发展苹果产业的首要环节,大力推行联合帮扶,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还派出技术干部深入田间地头,送技术、送服务。
1月5日,小寒。静宁县余湾乡花咀村的一个果园里,县果树果品研究所的专家不顾天寒地冻,站在雪地里,忙着给几名果农讲解苹果冬季剪枝的要领。
邻村苗岘村的村民辛小兵专门前来学技术。他一边拿着剪刀,一边比划着修剪的位置。辛小兵说:“种了几年苹果,越来越觉得自己太缺乏技术了。苹果种植的技术好不好,直接影响果形和口感,也关系到能不能卖上好价钱。”
辛小兵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六口人,就他一个劳动力。虽然家里有10亩果园,但他总嫌苹果生长周期长,收益慢,便跑到新疆的建筑工地打工去了。没有技术的他,只能当小工,一年下来,挣不了多少钱。
在村干部的帮扶下,他加入到了静宁县万里合作社。跟着合作社干,就是不一样。地还是那些地,但平日合作社常常组织技术培训,收获时不愁销路,价钱还卖得高。这几年,他家挂果的3亩多果园能挣近2万元。
“村里知道我家劳力少,这几年每年一开春,就组织五六名干部到我家,帮着我栽树、覆膜。我特别感动。”辛小兵告诉记者,“去年,冰雹把苹果打了,但合作社还是保底收购我家的苹果。在村干部和合作社的帮助下,我一定能把苹果越种越好,收入越来越多。”
苹果产业已成为静宁县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2017年,全县苹果挂果面积达65万亩,产值30亿元。仅依靠苹果产业,静宁县就有3.1万户15.4万人实现了稳定脱贫。(记者孙海峰 薛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