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

08.07.2016  17:35

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

王德荣

物流业作为物的流动的科学管理的行业,它是融合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交通运输是物流发展的基础环节和重要载体。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两业衔接互动的发展格局。但也存在交通运输与物流融合发展不足,部分通道不畅、枢纽衔接不顺、联运链条不通,信息化及企业协同发展水平不高等短板问题,未能有效实现两业融合。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科学评价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基础上,从国际视角和战略思维出发,紧紧围绕“一单制”便捷运输制度为目标,突出综合交通运输与物流跨界融合联动的发展理念,提出“全链条”、“大平台”、“新模式”的三大任务,明确了构建交通物流融合发展新体系“五大”政策保障,体现了前瞻性、系统性、协同性及可操作性的特点,恰逢其时。

方案》是我国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就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出台的文件,也是今后指导我国交通物流融合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推动交通、物流及相关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等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支撑和引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一、加强通道枢纽建设,完善交通物流网络

方案》从通道、枢纽和集疏运体系三个层次提出完善交通物流网络。

(一)构建便捷通畅骨干物流通道是交通物流融合发展的基础

物流通道是指依托综合交通网,在承载货流集中的方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组成的承担大量货物运输任务的走廊。《方案》从国际国内两个视角,区分缓急“率先推进”、“有序推进”、“开辟一批”等,提出构建便捷通畅的骨干物流通道。率先推进集装箱运输骨干通道建设,有序推进国际联运通道建设,开辟一批跨境多式联运走廊。重点建设南北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港澳通道、东北进出关通道、西南至华南通道、西北北部通道、陆桥通道、沿江通道、沪昆通道以及6个方向的国际通道,实现内通外联。

(二)优化枢纽节点空间布局是交通物流融合发展的关键

鉴于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货物运输枢纽又是物流集汇作业的节点,《方案》提出优化综合交通枢纽与物流节点空间布局,构建综合交通物流枢纽系统。随着国际、区际、省际、城际、城市及城乡的货运需求和结构不断变化,尤其是跨境物流、快递物流、城市物流、农村物流等的快速发展,急需加快货运枢纽与物流节点融合发展,尽早科学规划全国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布局,尽早提升枢纽节点对内对外辐射能力,建设以货运功能为主的机场,推进铁路物流基地建设,延伸公路、港口等枢纽的服务功能,提升交通物流整体效率。

(三)完善枢纽集疏运系统是交通物流融合发展的纽带

实现物从“门到门”的流动,往往需要多种运输方式来完成,完善枢纽集疏运系统,打通枢纽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推进枢纽周边“外循环”道路建设和进厂入园“微循环”建设,为充分发挥铁路节能、减排、低成本等优势,《方案》提出加快实施铁路引入重要港口、公路货站和物流园区等工程,到2018年,全国80%左右的主要港口和大型物流园区引入铁路。同时,要加快推进枢纽周边外循环道路建设,如部分铁路枢纽货运外绕线建设,重点城市绕城高速公路建设,以及充分利用城市骨干道路,分时段、分路段实施城市物流配送,有效减少货物装卸、转运及倒载次数。

二、发展多式联运,构建交通物流新体系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构建以集装箱货物多式联运为试点,以强化多式联运服务为路径、以推行物流全程“一单制”为抓手,以一体化服务为保障的全链条交通物流体系。《方案》提出,到2018年,多式联运比例稳步提升,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0%以上,铁路集装箱装车比例提高至10%以上;到2020年,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0%以上,铁路集装箱装车比例提高至15%以上。

(一)推进联运服务多样化

制定多式联运发展顶层设计,开展在集装箱、大宗物资等方面多式联运创新试点,发展铁水、公铁、公水、空陆等多种联运形式,增强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多式联运功能,推进联运服务多样化。《方案》鼓励铁路运输企业在沿海主要港口与腹地物流园区之间开行小编组、快运行的钟摆式、循环式等铁路集装箱列车;推进多式联运甩挂、干线运输和城市配送衔接甩挂运输;提升港口铁水联运比重。

(二)健全优化联运服务规则流程

按照多式联运模式的特点和要求,完善多式联运设施、装备、信息化、运营组织等方面的联运规则和服务规范;探索托盘、集装单元等管理运营服务模式,探索建立健全多式联运服务规则并进行示范应用。《方案》以加快推广“一单制”为主线,提出实现电子标签码在联运全链条、全环节的互通互认,率先在集装箱铁水联运、铁公联运两个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对接和统一多式联运在电子运单、货物信息、费用清算、责任划分、便捷运输制度等方面的制度和规范。建立政府服务、企业管理、第三方监督的立体监管保障体系,进行全程监督服务。

(三)大力发展国际联运服务

发展国际联运服务是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方案》提出完善促进国际便利化运输相关政策和双多边运输合作机制,鼓励开展跨国联运服务。构建国际便利运输网络,建设海外集结点,打造中欧、中亚班列国际物流品牌,提高通关效率和市场化运作水平。鼓励快递企业发展跨境电商快递业务,建设国际分拨中心、海外仓,加快海外物流基地建设。在具备条件的城市建设集货物换装、仓储、中转、集拼、配送等作业为一体的综合性海关监管场所。

三、加快信息化建设,引领交通物流融合发展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等新技术产业化的不断加快,互联网教育、互联网金融、移动医疗等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以及线上线下融合(O2O)、移动支付、个性定制等新模式的不断创新,交通物流与信息化跨界发展快速崛起。《方案》提出紧紧围绕三大国家战略,突出“平台”建设,完善专业化经营平台,打造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支持社会资本有序建设专业化经营平台,鼓励平台企业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支持金融物流服务;以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为导向,推动跨境交通物流及贸易平台整合衔接。《方案》提出打造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依托国家相关公共信息平台,按照国家大数据开放要求,以构建“一单制”便捷运输制度为目标,整合行业及企业信息平台,实现“一单一码、电子认证、绿色畅行”;对接社会化平台,引导其结合自身实际对赋码货物单元提供便捷运输,促进“互联网+交通+物流”融合发展。

四、深化企业改革,创新发展新模式

运输与物流服务是由交通运输企业与物流企业共同提供,加快两业企业的创新发展是其融合发展和提高服务效率和效益的核心问题。《方案》以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为指导,提出到2020年,初步实现以供应链和价值链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交通物流企业的发展目标。

(一)创新交通运输与物流企业经营组织模式

方案》提出推进国有运输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交通物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发展。推动大型运输企业和货主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重点在大宗物资、集装箱运输等方面开展绿色低碳联运服务和创新试点。鼓励龙头企业组建全国公路港联盟,支持交通运输、物流企业联合构建城市、农村智能物流配送联盟,发展农村物流服务合伙人。同时,在“一单制”中,强调推行企业互认的单证标准,建立健全企业首站负责、安全互认、费用清算等相关制度。开展道路货运无车承运人试点。《方案》支持有实力的运输企业向多式联运经营人、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变,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为两业融合发展提供支持。此外,支持交通物流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票上市等方式多渠道融资。

(二)加快交通运输与物流企业“走出去”步伐

为推动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融合发展,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鼓励交通物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方案》提出打造中欧、中亚班列国际物流企业品牌;支持快递企业发展跨境电商快递业务,建设国际分拨中心、海外仓等;培育一批集装箱、托盘等国际经营企业,为国际产能合作提供配套保障服务。

(三)建立交通运输与物流企业诚信机制

方案》提出完善交通运输与物流企业守法诚信褒扬机制和建立实施“红黑名单”制度以及预警警示企业、惩戒失信企业和淘汰严重失信企业的机制。

五、加快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推进交通物流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技术装备现代化是引领交通物流等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装备技术的发展,加快多式联运装备、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服务方向建设,实现交通物流与工业的深度融合。《方案》从货物载运工具、载运单元、换装设施设备、专用设施设备以及创新技术五个维度,提出加快交通物流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强调创新能力延伸向生产、研发及推广于一体的更高产品形态发展。

在载运工具方面,研发推广公铁两用挂车、驮背运输平车、半挂车和滚装船舶,专业化航空物流运输工具;加快研发铁路快运车辆、新型集装箱平车、双层集装箱车,以及江海直达船型。在载运单元方面,推广使用托盘、集装箱等标准化基础装载单元。在换装设施设备方面,支持发展大型化、自动化、专业化、集约环保型转运和换装设施设备。在专业设施设备方面,规划建设多式联运专用运输装备、智能仓储设施、危险品、冷链等专业化物流设施设备。在创新技术方面,鼓励应用感知、大数据、无线射频以及卫星导航等技术,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和实现重点领域全程监管等,推进交通物流与工业深度融合。

展望未来,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充分调动政府、企业等各方积极性,全面贯彻落实实施方案,到2020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较2015年下降2个百分点,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提升综合交通与现代物流效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