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业发展如何改变甘肃经济版图

18.06.2014  10:38

  原标题:【交通视点】我省交通运输业发展如何改变甘肃经济版图

  王久梗

  2013年甘肃交通行业发展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甘肃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3.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00公里,二级公路7369公里,农村公路11.56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29.26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甘肃省100%的乡镇通油路,58%的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通往河西走廊的咽喉——乌鞘岭隧道群建成通车,实现了连霍国家高速公路甘肃段全线高速化,新增高速公路突破400公里,打通了甘肃与四川、陕西和宁夏等邻近省区的三条省际通道,甘肃基本实现了全省县县通二级及以上公路的目标。

  空中航线立体化网络已经构成,2013年民航旅客吞吐量突破650万人次大关,兰州中川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万人次大关,正式迈入全国大型运输机场行列;兰州航空口岸扩大对外国籍飞机开放正式通过了国家验收;中川机场、庆阳机场的扩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敦煌机场扩建前期工作已全面铺开,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第一个机场——夏河机场建成通航,全省民用机场总数达到8个,使甘肃机场网络格局更加完善。

  正在建设的天平铁路、兰渝铁路兰州枢纽工程、兰新第二双线(甘肃段)、兰州至中川机场铁路、敦煌至格尔木铁路(甘肃段)、宝兰客专兰州枢纽工程,进一步提升甘肃在全国铁路网中的枢纽地位。今年年底,兰新二线将通车,甘肃将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公路、航空、铁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对甘肃“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实施构建了有力的支撑体系,将会对甘肃经济发展的区域布局、产业结构和发展速度产生重大影响,并会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可持续性产生促进作用。

   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现代化转型。 农业属于资源取向型产业,农产品流通成本中60%消耗在运输和仓储环节,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可以有效扩大市场辐射范围,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实现农产品的现代化经营。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一靠规模经济,二靠速度经济,这两点目前的分散化农户经营模式是办不到的,必须依托龙头企业,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等新型产业组织模式实现集约化发展,网络化经营,由点状发展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产业带集聚,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并重发展,由初级加工为主向精深加工延伸,由单一组织模式向多元化组织类型演进。交通基础实施的改善,可以实现车辆规模化、输送快速化、距离合理化。

   二是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将是交通发展的最大受益行业,服务业属于市场取向的产业,交通、通讯和互联网的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国际化、跨区域化,供应链服务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商业与贸易方式,成为引导制造业寻求成本洼地的直接驱动力,交通条件的改善降低了物流的空间成本和时间成本,会提高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加速融入区域经济体一体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甘肃地处“丝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向东、向西双向开放需要商流、物流、金融、信息等服务业先行发展。随着高速铁路的建成通车,甘肃与新疆、陕西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将成为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航空业和高铁的发展将为三城市的联动发展带来活力。

   三是推动产业布局的结构调整。 高铁的开通迅速缩短了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会促使大批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将总部和研发中心留在核心城市形成较强的人才优势和研发优势,同时将生产部门转移到沿线城市,形成服务业和制造业集群,带动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促使区域经济的产业升级和转型。高铁的建设将促进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优势互补,有利于区域内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的快速流动,从而使城市群间人流、物流效率与质量将大幅度提高,拉动沿线经济和城市群的区域联系,带动相互间的经济发展。高铁所带来的集聚现象会产生虹吸效应,但同时核心城市的传统产业也会因成本驱动向沿线城市扩散,因此沿线城市间的产业转移导致的结构性调整在所难免。

  庆阳、平凉两市将得益于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设,进一步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圈,发挥其资源优势,在甘肃经济中的比重显著提升;金张武区域地处兰新经济带甘肃省内黄金区段,金昌是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加工基地和稀贵金属冶炼中心,具有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优势,张掖、武威是甘肃重要商品粮产区,同时也是我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武威依托交通枢纽和张掖高铁节点优势,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其他地区的经济地位的提升,兰州在甘肃经济版图中的比重将会进一步下降,但兰州作为甘肃省的龙头经济的带动作用仍然非常重要,未来将会通过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全省经济发展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