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交通观察:从共享单车看交通“微需求”(图)

29.03.2017  09:38

  原标题:从共享单车看交通“微需求

  焦旭周 李冰一

  毋庸置疑,由移动互联网催生出的共享经济,目前已愈发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其中,共享单车作为“互联网+交通运输”的一种实现方式,自去年开始便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不但有效满足了人们的末端出行需求,更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共享单车在找车、解锁、付费等方面仅靠手机便能全部搞定,而且还可随时随地用车还车,具有方便、快捷、便宜的“诱人特质”。有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共享单车相关企业超过20家,车辆数量达几百万辆,用户总数接近1900万人。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曾表示,共享单车是一种模式创新,要积极鼓励和支持,通过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发展好。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加上兰州城区受东西狭长、南北不阔的河谷型地形限制,致使兰州交通陷入了“东西不畅、南北拥挤”的现状,公共交通末端出行需求亟待满足。2017年3月18日,首批1万辆ofo共享单车在兰州安宁区一经投放,就受到不少市民的青睐。据了解,ofo共享单车后续将会陆续投放10万辆单车,逐步覆盖整个兰州地区。同时,还将通过大数据分析,结合兰州市民出行特点,不断优化车辆的投放区域,满足市民短途出行的用车需求,真正做到让用户“随时随地有车骑”。

  然而,共享单车的遍地开花,在为人们出行带来便捷的同时,还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车辆的随意停放、对车辆的恶意破坏以及城市的治理等。有关专家表示,共享单车作为一种低碳绿色的出行方式,能够减少机动车上路数量,助力解决不少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要与共享单车平台尽快进行沟通,尽早制定出共享单车管理规范,并建立单车使用诚信系统,对违规停放、破坏公共秩序的用户进行处罚,加大对共享单车的监管力度。

  单车爱好者则认为,要让共享单车不脱离“文明轨道”,必须通过用户、平台和监管三方共同努力,尽快使之纳入规范化管理。相信共享单车能够满足大众出行微需求,必然也会实现最大程度的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