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看甘肃交通 | 见证马鬃山边防公路管理段的过去和现在

26.09.2018  09:50

马鬃山,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地带,地处广袤无垠的黑色戈壁滩。1980年3月,甘肃全省唯一一个边防公路管理段在马鬃山成立,从此,一代代公路人和无数个公路人家庭扎根戈壁,艰苦创业,为公路建设发展无私奉献。

冯磊,这位从小跟随父母在边防公路管理段生活、后来又在这里工作的公路人,用他的记忆、感受与我们一同分享他与马鬃山边防公路管理段的过去和现在。

80年代的马鬃山边防公路管理段桥湾养管站。

扎根戈壁的马鬃山边防公路管理段职工。


说起马鬃山边防公路管理段,不得不说说他和它之间的不解之缘。

1980年马鬃山边防公路管理段成立伊始,他的父亲就来到这里工作。老家远在陕西的冯磊一家,从此在段上扎了根。“这里保存了我童年所有的记忆,也让我亲眼见证了公路的发展变迁。”每每提起马鬃山边防公路管理段,冯磊感慨颇多。

职工们动手共同建设办公生活区。

38年前养护作业主要靠人工

初建段时,段机关和生活区房屋才开始建设,没有住的地方,职工们就自己动手将羊圈打扫后搭建了简易的帐篷过渡。饮食上,只有大白菜和萝卜,下饭的调料滴一点酱油就是一顿饭,可是没人叫苦,大家每天依然干劲十足。80年代末90年代初,养路机械除了老解放、手摇拖拉机、小型搅拌机、东风卡车外,主要靠人工作业,每每开展养护生产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摊铺最初是人工摊铺,到九十年代末才有了简易摊铺机。图为人工摊铺作业现场。

养护职工抢修边防公路。

养护职工在G30连霍高速开展应急救援。

建段初期,马鬃山边防公路管理段管辖X243东风泉-清河口、X244明水-乱山子、X285双井子-明水、S216桥湾-红石山和红石山-边防站路段,这些路段全部为砂砾路。冯磊回忆,“父亲当时驾驶的是一台铁牛55型拖拉机,后面拖着一个拖板,刮路时从公婆泉刮到音凹峡检查站,一个往返就是半个月。” 其辛苦可见一斑。

马鬃山边防公路管理段养护的砂砾路。

2000年以后,公路养护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自卸车、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摊铺机、沥青拌合楼、铣刨机、打拔桩机、背负式路面吹扫机、灌封机等先进机械设备投用,公路养护人员劳动强大大大降低。职工们还积极创新,结合实际需要,自主研制了路面吹扫机等小型养护机具,极大提高了养护生产效率。冯磊介绍,甘肃省公路管理局在全省各级公路部门随后投入的天翼对讲系统、畅通宝、车载视频监控、手持终端等信息化设备,更是方便了养护生产。

公路养护职工正在测试改造后的刮路机效果。

归类整齐的现代化应急物资储备库。

24小时变3小时,家不再遥远

30多年前,通往马鬃山的路不好走,且不通班车,职工们从马鬃山回酒泉需要一天时间,外出只能坐卡车或搭车,冬天戴着皮帽子裹着棉大衣坐在车厢里非常冷,而且搓板路把人颠得够呛。如果上玉门,就要搭边防营的车到牛圈子煤矿,再从煤矿搭拉煤的车到玉门镇,返回时,要从玉门搭车到桥湾,有时运气好遇到进山的邮政车能坐个便车,运气不好进山没车就得在桥湾住上一天等到过路车才能回去。

80年代职工宿舍

2015年“双化”建设改造后的职工食堂

时过境迁,与38年前相比,今天无论是出行还是工作生活环境,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13年7月30日,连霍高速甘肃段实现全线高速化,从马鬃山桥湾镇前往酒泉坐班车走高速只需3个小时。桥湾走玉门也只需半个小时就可到达,职工们回家或外出都方便了很多。酒泉公路管理局也逐年加大所属各公路管理段硬件设施投入,为马鬃山边防公路管理段增设图书室和健身娱乐器材、架设网线、配置电脑、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等基础设施,2015年实施“双化”建设和“五小工程”以后,还为段上修建了水厕,为职工食堂更换了桌椅,安装了空调,架设了太阳能路灯,职工们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好,业余文化生活也在不断丰富。

90年代初段上养护职工开展文体活动的场景

马鬃山边防公路管理段职工参加酒泉公路管理局健身操比赛

                                                                                                                          (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