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交警李富龙 生死关头舍生救人

06.12.2014  19:21

  李富龙,年仅25岁的胶州籍汶川交警,在处理一起交通事故时,面对迎面而来时速超过100公里的失控越野车,身手矫健的他本可迅速脱险,但在最后几秒,他放缓了速度,伸手拉了身边的驾驶员一把,不幸以身殉职,留下高位截瘫的父亲和即将满两岁的女儿。李富龙舍身救人的事迹感动了汶川胶州两地。2014年10月,李富龙荣登“中国好人榜”。

  他没有很高的知名度,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民警。或者如他自己所说的,是无声无息存在于世。可是,2014年7月19日,当他25岁的生命停止了最后一次搏动,李富龙,这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却如一块巨石投入心湖,在熟悉他的每一个人心中,荡起了巨大的感情涟漪……

  

   1.从军入警圆梦想扎根藏区立远志

  李富龙从小就对警察有种莫名的崇敬,每次看见警察或是军人都会投向羡慕的眼光。“我长大了的梦想就是要做一名警察。”每每谈及自己的梦想时,李富龙都会如此回答。作为家中的独子,成绩优异的李富龙本可以选择考所好大学,找份稳定的工作,留在父母身边。可埋在他心中的“警察梦”却一直没有熄灭,2006年,17岁的李富龙参军,从老家青岛来到四川,成为武警甘孜州支队的一名战士。

  入伍当兵的李富龙被分到了“风吹石头跑,满山不长草”一年只有两季的四川省甘孜州。在紧张的新兵训练中,高原缺氧、强烈的紫外线,让身体单薄体质较差的“山东汉子”有些吃不消,恶劣的气候条件,严重的高原反应,蛀蚀了他对雪域高原的好奇和兴奋。“艰苦的环境才能磨练出钢铁的意志,缺氧不缺精神,吃苦不降标准”。凭着格桑花般的不屈与执着,李富龙咬紧牙关,在付出数倍的心血与汗水后,他适应了藏区气候条件和高原的军旅生活。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有着参与汶川抗震救灾的特殊经历,李富龙抱着与雷锋同志相同的愿望,坚定了转业从警,留在藏区、留在灾区,到普通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

  2008年,即将退伍的李富龙瞒着刚因交通事故造成高位截瘫的父亲,悄悄报名参加了警察学院的招生考试,并如愿拿到四川警察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这是儿子多年的梦想,让他好好学习,做一个合格的好警察。”当母亲把这个消息告诉卧病在床上的父亲时,这位坚强的父亲知道儿子多年的梦想就要实现,给老伴只说了这句简单的话,让老伴转告儿子。

  “我和他是在2008年的一次演习中认识的。”杨磊是李富龙的青岛老乡兼警察学院同学。“他很优秀,毕业时,他在全校男生中名列第9。”杨磊说,毕业时李富龙选择了汶川,“他原本可以选择其他地方,但他选择了来到地震灾区,先是在映秀,后来才调到银杏。”这大概就是他们那一批年轻人的愿望:到艰苦的地方发挥光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