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交流体系 缩小校际差距 兰州主城区多模式办学缓解择校热

14.10.2014  10:44

    10月13日,记者从城关区“多种模式办学”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目前城关区已经形成了“教育集团”、“教育联盟”、“教育协作体”、“结对帮扶校”的多种模式,其效果已经显现,不仅缩小了校际之间的差距,让学生直接受益,同时,也使择校问题,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得到了控制。

    打造四种多模式办学类型

    据城关区教育局负责人介绍,辖区内中小学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有一批学校形成了品牌学校和示范学校。为了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优势,品牌学校、名校长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打造“教育集团”、“教育联盟”、“教育发展协作体”,“结对帮扶”,这四种多模式办学,实现区域内各学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促进区域内学校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目前,多种模式办学已经形成了1个“教育集团”,4个“教育联盟”,10个“教育发展协作体”,10对“结对帮扶校”的发展规模。城关区教育局局长蒋毅群表示,通过此项改革,教师要实现由学校人向学区人、向系统人的转变,学校要实现个体发展向抱团发展、组团发展、地区性发展的层级推进。

    师资全方位交流学生不再流失

    兰州十九中副校长李亚莉表示,由兰州十九中、兰州四十三中、兰州四十一中、金城关回民中学于2014年1月23日正式组建“兰州十九中教育集团”,分设武都路、下沟、木塔巷、河北四个教学点。过去被划到四十三中的学生家长,总是会想尽办法找关系,托熟人,让孩子上十九中。为了缩小集团内学校差距,兰州十九中教育集团在集团内实行中层干部、教师、学生全方位交流。在教育教学方面,统一管理、统一安排、统一活动、统一考核,在集团内部实行资源共享,师资流动、学生同育。信息相互交流。每年四所中学的初一新生全部集中在一个教学点上课,而教师,也是由四所学校的老师统一任课。这样一来,家长也不找人托关系了,避免了学生的非正常流动,基本解决了学生择校问题,集团内部无学生流失现象。

    建立“一对一互助”让学生受益

    雁南路小学与团结新村小学目前是一对结对帮扶校,雁南路小学校长宋明钊表示,今年团结新村小学选派学校9名优秀教师与雁南路小学教师组成师徒对子,师徒定期开展互相听课、集体备课、高效课堂研讨活动。使两校教师在如何理解、吃透教材,怎样高效的备课、什么样的课堂模式才能产生高效等方面相互借鉴,达到了相互促进、提高的目的。同时,团结新村小学选派教研组长6人参加了雁南路小学第一届教科节和课题研究开题活动。

    并且就如何确定研究课题,如何将研究活动与课堂教学、学生辅导有效结合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解决了雁南路小学老师们在课题研究方面的诸多困惑,真正解决教科研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校科研突破,促进教师的科研能力的提高,使得老师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受益。

    建立多级交流体系共求协作发展

    西北新村小学属于酒泉路小学发展协作体,校长陈旭方表示,协作体经过近一个半学期的运行,大家认为达到了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增进友谊的目的。一个合作、互动、分享的教育协作组织正在形成。同时,他表示,目前协作体内的活动主要形式还是以校级层面的语文、数学学科交流为主。这就像一首单旋律的乐曲,不能说不美,但总觉得没有充分发挥教育协作体这部先进机器的真正效能。因此,协作校之间应该建立起“校级、学科教研组、年级组”三个层面的教育教学交流体系。只有这样,才可以调动更多人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此项活动中,将校领导一人思考变为多人思考、团队思考,只有这样,“协作”这盘棋才能走活。(记者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