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五项改革五项制度”促执法规范化
2014年9月,甘肃省公安厅决定以警务机制改革为契机,将整改工作与完善制度、深化改革紧密结合,深化五项改革,建立完善五项制度,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这五项改革和五项制度包括:深化案件入口管理机制改革,建立110指挥中心案件入口统一管理制度;深化案件办理监督机制改革,建立法制部门案件全过程监控制度;深化警务公开机制改革,建立案件办理重要环节公开告知和群众监督评价制度;深化涉案财物管理机制改革,建立涉案财物统一归口管理制度;深化案件出口审核把关机制改革,建立刑事案件由预审部门统一归口移送起诉制度。
案件入口统一管理
今年1月至8月,天水市案管部门共接群众到局机关报警218起,已全部向各办案单位指派警情指令。全市案管部门共检查梳理接处警35988起,较上年同期增长5%;刑事立案7684起,较上年同期增长42.9%;受理行政案件13504起,较上年同期增长22%。行政案件办理率、刑事案件受理率、刑事案件按时立案率等指标均达到100%。这是甘肃省公安机关开展案件受理统一归口管理、全面深化案件入口管理机制改革的一个缩影。
“案管中心作为各级公安机关案件受理、管理、监督的职能部门,为有效解决有警不接、接警不出警、处警不及时、只受理不办理以及立案不实等严重损害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等问题,进一步强化案件管理监督机制,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办案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办案全过程监督
“为加强执法监督管理,从110指挥中心受理案件开始,包括立案、破案、采取强制措施、移送起诉等各个环节,法制部门都要参与审核(审批)把关。”甘肃省公安厅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针对执法不严、执法不公和随意执法、粗放执法等突出问题,省公安厅健全完善执法标准、执法程序和裁量基准,共清理、修订、完善各类执法制度4240件,完成了16个警种的执法规范和7个警种自由裁量权细化,使各项执法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他们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立案、调查取证、监督检查等执法活动的全过程管理,完善网上执法办案信息系统功能,实现了案件信息、主要证据材料网上流转,案件卷宗和执法档案网上自动生成,案件质量网上逐案考核,办案期限即将届满预警提示,办案数据自动监测和统计分析等功能。目前已网上办理刑事案件45万多起、治安行政案件93万起。
他们加强执法源头管理,在市县级公安机关执法一线单位全面配齐了2500多名专兼职法制员,发挥执法办案的“质检员”作用。改进了执法质量考评制度,实行年度考核、季度考核、月考核相结合,网上考核与实地考核相结合。省公安厅把易产生执法问题情形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全力推进执法问题解决。清理取消了罚没款数额等不合理、不科学的考评指标,树立正确的执法导向。
搭建便民服务平台,全面推行警务公开
案件重点环节公开告知制度是警务公开的重头戏。如今,案件当事人只要登录“甘肃省公安厅警务公开与便民服务平台”,凭公安机关案件受理回执单编号、本人身份证号码及手机号,就可以查询到相关案件办理的进度。办证群众也可以登录该网站,查询出入境证件、身份证办理的情况。证件制作完成后,办证民警通过手机短信告知当事人及时领取。
截至目前,该平台共受理身份证查询8.1万余人次、出入境证件查询9.1万余人次、案件查询9232人次。
甘肃各地公安机关还先后开通了“网上警务室”,办事群众无论在何处,都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等网上平台和民警取得联系,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涉案财物统一归口管理
据介绍,针对涉案财物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甘肃省公安机关建立了涉案财物统一归口管理制度。实行办案和涉案财物分离管理,省公安厅与省财政厅研究决定,在县以上装财部门设立取保候审保证金和涉案资金两个专门账户,实行专款专户管理;在县以上公安机关建立专门的涉案物品保管室(仓库、场地),建立专门台账和出入库管理制度,各业务部门的所有涉案物品统一由装财部门保管,形成了办案单位和装财部门相互监督的机制,防止发生挤占、挪用、侵占等问题。
强化预审监管
为适应新形势下公安改革工作,强化预审监管,甘肃省公安机关在县(市、区)公安局建立预审机构,从犯罪嫌疑人被批准逮捕起,由预审部门审核把关,继续侦查、审查,负责移送起诉,及时纠正侦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瑕疵,切实提升了案件办理质量。
各级预审部门立足本职环节,树立服务基层、服务实战理念,定期开展刑事案件执法评查和典型案例点评,将案件审核中发现的典型问题梳理归类,全面通报,供办案单位学习纠正。在日常工作中,预审民警就办案民警在执法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随时接受咨询,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