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硕果累累 “十四五”蓝图绘就——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起航

04.02.2021  17:23

  中国甘肃网2月4日讯  (本网记者  程健  实习生  王安)经省政府同意,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于2月3日召开了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总结了“十三五”和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分析了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谋划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安排部署了2021年重点工作。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先后投入环保专项资金64.4525亿元,用于支持重点污染治理项目、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工作,9项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

   在打赢蓝天保卫战方面, 自2018年以来,全省累计完成43台1516.5万千瓦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整治“散乱污”企业1072家,完成13065台57219蒸吨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建成运行煤炭集中配送一级市场108个、二级配送网点2900个。建成113个省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和14个地级城市空气质量微测网,建立大气污染治理“网格化”监管体系。完成全省道路货运车辆“三检合一”、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电子化闭环管理机制建设,打通“天地车人”一体化监控网络系统。与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开展战略合作,联合兰州大学共建大气组分超级站。“兰州蓝”已成为“常态蓝”。

   在打好碧水保卫战方面, 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立足水污染治理、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围绕“保好水、治差水”,扎实推进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和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全面完成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整治任务,完成203个“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任务。18条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完成整治并达到“无黑臭”等级。142个国家重点镇中133个建成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全省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及地级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明显提升,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

   在推进净土保卫战方面, 省生态环境厅完成了全省耕地质量类别划分,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实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积6.71万亩、严格管控面积1.53万亩。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更新发布《甘肃省2020年度疑似污染地块清单和污染地块名单》《甘肃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建成了1741个国控、1184个省控土壤环境监测点位,配合完成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有序推进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累计完成2689个建制村农村环境整治任务。经测算,2020年底,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8.94%,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

   在生态环境风险防范方面, 甘肃省在全国率先开展提升环境应急能力预防突发环境事件专项行动,建成15个省级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设立15支相应救援队伍。组织全省沿江河湖库1958家企业完成了环境风险评估并划定环境风险等级,与相邻4个省(区)就流域上下游联防联控框架协议达成一致。持续开展全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和辐射环境安全管理省级督查,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28起。

   在黄河流域污染防治方面, 省生态环境厅系统谋划黄河流域污染防治新篇章,研究制定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污染防治基本思路、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启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污染现状调查工作,完成黄河流域4个水系36条重要干支流8大类22小类排污口排查工作。初步建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库和成果展示系统,形成“2+4”成果报告,组织编制《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专项实施方案》,积极谋划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重点工程项目。

    下一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将坚持绿色发展引领,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推动生态环境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整体治理。坚持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完善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制度体系。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推动重点领域工作取得新突破。

  工作中,通过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科学谋划“十四五”工作举措,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等10个方面的工作,脚踏实地、迎难而上,确保“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开好局、起好步,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生态环境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中外人士共商环喜马拉雅地区生态环境保护
原标题:中外人士共商环喜马拉雅地区生态环境保护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