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出效率 “放”出活力——平凉“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回眸之简政放权篇

06.01.2016  13:19

  原标题:“简”出效率“放”出活力

  ——平凉“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回眸之简政放权篇

  记者 杜发强

  “这下少跑了路,还节省了很多时间!”元旦前夕,在崆峒区工商局,拿到“一证三号”证照的中心城区一家电子商务公司负责人王伟高兴地说。他告诉记者,以前也为其他公司办理过营业执照,从提交材料到最后领到营业执照,至少需要半个月时间。这次“三证合一”实施后,从他提交材料,到领到营业执照只用了5天时间。

  类似的例子,在平凉还有很多。“十二五”期间,我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目标,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全力做好“接、放、管”各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权力做“减法”:

   行政审批事项大幅瘦身

  简政放权对政府来说,既是一次重大的体制创新,也是一场革命。只有加快简政放权,才能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激发社会和市场活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松绑”,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

  “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三张清单一张网’,进一步简政放权,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更好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市委书记陈伟的话掷地有声。

  “坚决把该取消的取消,把该下放的下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委副书记、市长臧秋华说。

  于是,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启动以来,依据中、省有关改革精神和要求,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职责、任务分工和时间表。

  结合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机构设置,调整理顺部门审批职能配置,从体制上解决职能交叉、多头审批的问题。按照“能减即减、应减必减、能放必放、重心下移”的原则,对国务院和省政府决定取消调整的审批项目,一律取消调整;对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行业自律有效调节的审批事项,一律移交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对一个审批项目多部门、多环节审批的,一律将相同或相近的职能调整到一个部门承担;对具有内部管理性质的项目,一律改变审批方式,实行内部管理;对县区管理更加有效的项目,一律下放县区管理的“五个一律”的办法,全方位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市本级先后分6批取消调整和下放市级政府行政审批事项206项,减幅71.03%,各县区、工业园区共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1164项,减幅59.3%,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调整到位。

  通过多轮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最大限度的为企业减了负、松了绑,进一步厘清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边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服务做“加法”:

   创新服务提速增效

  走进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各个窗口显得繁忙而有序。正在办理公司变更手续的市民刘晓伟感慨地说:“以前,老百姓办一件事,要进百扇门。现在,老百姓办事情,只进一扇门就可以了。”

  立足创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尽心尽力做好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各类市场主体文章。我市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建成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和102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实现了政务服务中心市县乡三级全覆盖。全面推行集中办理,尽可能地整合部门行政审批职能,推进审批业务、审批人员向各级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理,市政府部门除涉密外的241项、县区983项行政审批事项和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各级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建立政务服务中心窗口与行政审批机关的协作机制,把行政审批的层层把关转变为系统内部的流转审核,确定首席代表,全权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两头跑”现象。截至目前,政务服务中心累计接待群众7万余人次,办理39480项审批服务事项,事项办结率98%。

  我市还结合实际,全面推行“限时办理”。市审改办指导各部门认真落实减要件、减程序、减流程措施,持续优化再造审批流程,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普遍压缩三分之一以上,对能够当场办理的当场办结,对不能当场办理的,全面实行限时办结。

  同时,全面推行网上审批,积极推进部门业务管理系统与政务服务中心网上审批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建成市县两级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将行政审批事项纳入网上审批系统统一管理,行政审批事项相关的表格等资料全部上传网络系统,方便群众查询浏览、下载上传,实现了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公开申报、受理、咨询和办复,行政审批办理便捷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协同放权:

   把红利送到企业和群众手中

  在很多投资商眼里,办一个企业,要盖的章从几个到十几个不等,通过层层审批,所有的公章盖下来,至少已经过去了几个月,用时长的,甚至会超过半年。

  “只要手续准备齐全,很快就可以签字盖章生效啊。”让入驻平凉工业园区的一户企业负责人王先生没有想到的是,选择在平凉投资,办证的过程竟然如此简便快捷。“我们对平凉党委政府的办事效率非常满意。”

  立足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市编办会同市发改委、市工商局等相关部门,建立协同放权工作机制,多部门联合下放相关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地放权给市场、给社会、给基层。统筹推进投资和财税体制改革,修订完善平凉市政府投资项目、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等6个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项目审核备案流程和责任权限,简化审批环节,方便企业办事。将县区政府使用本级财政性资金的建设项目审批权等方面的69项审批事项、管理事项全部下放县区审批管理,最大限度地放权给基层,增强了基层自主发展能力。

  积极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严格落实公司注册资本实缴制改认缴制各项规定,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探索推进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后置审批工作,将44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理顺证照关系,全面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条件,将企业年检制改为年度报告制,降低登记门槛,简化登记手续,全面推行网上注册,建立电子营业执照制度,实现工商登记电子化、网络化,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了良好环境。

  政府与市场关系理顺,市场活力立竿见影。2015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56万户,其中:私营企业277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85户、个体工商户1.21万户,同比分别增长48.63%、32%、18.27%,新增注册资本174.6元,新增从业人员20932人,同比分别增长149.61%、92.33%,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完成37.5亿元,增长16.5%。

  我市用简政放权的实际行动,把改革的红利真正送到了老百姓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