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泉山人”刘尔炘的书法艺术(组图)

25.03.2015  10:31

  草书中轴:学者常看得为我之念轻,则欲念自薄,仁心自达。是以为仁工夫曰“克己”,成仁地位曰“无我”。 刘尔炘

楷书对联 更得新诗写珠玉 想当逸气吞江湖。刘尔炘

隶书 兰州五泉太昊宫记(部分) 刘尔炘

隶书中轴 玄崖吐液 刘尔炘

隶书四屏 英气最害事,浑涵不露圭角,为妙。刘尔炘

  特约撰稿人 林经文

  刘尔炘(1864年-1931年),字又宽,号晓岚,又号果斋、五泉山人。祖籍陕西三原,清康熙年间由高祖刘世英迁居兰州。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及第,授予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因祖母逝世归故里守制。光绪20年(1894年)二次进京任职,授翰林院编修,1897年辞官返乡,先后担任五泉书院山长、甘肃文高等学堂总教习(现兰州一中第一任校长)。保护《淳化阁帖》并书写成释文,增刻为木版。1912年3月,他被公推为甘肃省临时议会副议长,同年5月辞职。从此便谢绝一切官事政务,将毕生精力倾注于发展地方文化、教育和兴办社会公益事业。

  刘尔炘接管和振兴了原先就有的皋兰兴文社、皋兰同仁局和兰州修学社,依靠这些公产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资助,创办了丰黎义仓、陇右乐善书局、五泉图书馆、陇右事业待行社和全陇希社,这些机构当时被人们简称为“兰州八社”。他还大力兴办学校,赈灾救荒,重修五泉山和小西湖,兴建盐场堡防洪堤等,为发展甘肃的文化、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做了大量工作。他治学严谨,渊博多识,长于诗文,精于书法,白话楹联尤为擅长。现存遗著十多种,遗诗140多首,楹联200多副。是我省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和书法家。

  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所探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结合功利来研究美,如荀子在《王制》篇中就说过“故天之所复,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这就是说,美就是功利性的,它可以用来服务于社会,客观事物之所以美,正是因为它具有这种社会功利性,一方面是受了中国美学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刘尔炘先生十分重视书法的社会政治功能,以及对政治的极大作用,是与他所处的时代分不开的。实际上,在他那个时代,书法不仅仅是鉴别人品的一个重要方面,还是科举考试,仕途荣晋的敲门砖。刘尔炘16岁时即成秀才,22岁时以乡试第六名中举人。次年赴京复试,获一等第七十一名,26岁再次进京会试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次年进京述职,授翰林院编修,在京供职三年。刘尔炘不仅在学问上熔铸百家,同时他的书法修养已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三年的京宦生活,其实只要刘尔炘潜心进取学问,凭其学识和才能,成为著名的学术大师和一流的书法家是完全可能的,然而他看到清廷的腐败无能,于1897年辞官返里。刘尔炘深研程朱理学,苦读经史,遍临碑帖,为的是要奉行儒家所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达到“立德、立功、立言”,他的文章贯穿了一种儒家实用理性,注意到了中西学术的融会贯通。这种思想又深深地渗透在他的书法思想中,这就是书法为社会政治服务,为治学服务。这在当时并不发达的甘肃,确为知识界之翘楚。

  我们从刘尔炘早期墨迹来看,是下足了“馆阁体”的基本功,如早期小楷《楚辞》以唐人楷法为宗,汲取欧阳询、颜真卿、虞世南之法度,旁掺“赵董”、曾国藩,结体方正,笔力遒劲,点画精到,是功夫极深的楷书杰作。

  从现存的刘尔炘墨迹来看,他的书法以历代名家碑帖为楷模,不脱离传统法度,以魏体为骨,以颜体为面,使得其在魏碑、唐楷、汉隶、行草诸方面都有极大成就。刘尔炘两次入京科考,在京三年,使他对京华学术的风气有了切身体会,这一时期的北京,新学与旧学交替,革命与保守并存,外辱与内患同在。步入后期的满清王朝,其书法艺术的发展,因袭了始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国运不济而碑学大兴的余绪,主观上书家对北碑创作与思考继承了嘉、道以降的遗风,在实践上大力提倡以具有阳刚大气的碑体为主流。同时,客观上满人统治步入后期,随着外来资本主义列强入侵的战火不断和国内一批有识之士奋起而扬的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以及大批南北朝、北魏墓志的相继出土,书法救国以碑学为纲自然也就成了书法界的出路。作为知识分子的翘楚,有着经世致用抱负的刘尔炘,受到新学的启迪,又看到了清廷的腐败和民不聊生的现状,这与他选择碑学来振兴民族精神有着直接的作用。

  刘尔炘早年遍临唐楷,特别是在颜真卿楷书上功夫尤勤,后服膺碑学,改习魏碑,宗法邓石如。他的书法艺术隶、楷、行、草,无体不佳,笔力坚实,气机流宕,仪态万方,奠定了陇上书法雄振一时的大家地位。

  刘尔炘楷书笔力雄浑,结字宽博,毫无当时学颜的圆俗之气。如1919年他主持修建五泉山,为望来堂所书楹联“正学废兴关世运,斯文绝续在人才”(约56岁时书),笔力更为雄浑,内涵更为丰富,融入的碑学功夫愈显深厚,可见他对颜书准确的把握与他超群的艺术天分。清人学颜者多,但少有能写出自家面貌者,仅刘石庵、伊墨卿、何子贞、翁松禅数人而已。由此联可见刘尔炘所宗颜鲁公一路,而时有新意,他正是在这四家学颜的范围里继续创新,善取颜书神髓化入他的书法创作中,学颜而不袭颜之迹,这是具有很高的艺术眼光的。书于五泉山企桥的行楷楹联“要过去么,过去便能通碧落;休下来了,下来难免入红尘”又是一件杰出之作,此作化刚为柔,流丽婉转,字字相关,点缀妍媚,十分可喜。颜面魏骨,略带行书味,宽博温厚,大有何绍基意趣。

  既穷究溯源,又能顺流直下,旁及各体,故出手不凡,令人惊叹,这正是刘尔炘书法的博大精深处。他的魏楷书主要取法《张猛龙》《郑文公》《张黑女》《瘗鹤铭》等。这类书法结体稳健宽厚,用笔多取圆势,行笔舒畅,兼融篆书的婉转劲健和隶书的古朴宏逸,刘尔炘取这类劲健圆融的风格融入笔端。刘尔炘的隶书风格可分为二类,一类如《西狭》《张迁》为代表,这些作品大多是以自己意思重新临写原拓,但也有掺法邓派隶书的痕迹;另一类作品则是融会贯通,潇洒沉静,方圆合度的个人面貌。如写于五泉山的“青云梯联”“自挽联”“唯大智慧”四屏,笔力沉雄,血肉丰满,兴味酣足,富有金石趣。但比邓更为自然苍厚,浑厚灵动,线条富金石气,为晚清以来书坛不可多见的精妙之作。

  刘尔炘另有一种隶书取法唐隶,增加了行书趣味,波挑势妙,轻松活泼,娴雅婉媚,显示他融合诸家,又掺法清人郑谷口笔意,从而创造出他自己独特的隶书风格。

  总之,刘尔炘在隶书上功夫最勤,成就也最大,他的隶书体式多变而结构严谨,黑多白少,密不容针,但也各随字的体势,随宜布置。

  魏楷和隶书是他最为擅长的两种体式,在魏楷中还糅进了他早年所学颜鲁公寓二王妍美流便的风韵,以及晚清以来金石学派利用地下出土的古文字对书体线条的重新打造,创造出一种婉展圆通,笔姿翩翩,宏逸流美,茂密洞达,颜底隶面,兼融楷隶的新面。如57岁时所书《兰州五泉太昊宫记》以及五泉山山门榜书“五泉山”,字大盈尺,气势雄浑,追魂摄魄,这便是他最具功夫,最具化境的个人面貌,近百年来不断赢得游人驻足赞叹。光绪初年出土的《好大王》碑,以及汉代《巴里坤》碑,掺以《金石峪》笔法,而用他深厚的颜体功夫,熔铸三家,化为自己面貌。此类作品颇多,如书于嘛呢寺门匾“依依径”“重重院”“叠叠园”“仄仄门”等同属这一风格。这些作品艺术修养高,金石趣味浓,精神显露,神采飞扬时出新意,别开生面,既有古典法度,又有个人风格。

  刘尔炘的行草书,不仅在甘肃罕见乃至晚清、民国书坛亦可称顶级大师。他的行草书,是自家面貌而又取法郑板桥,这类作品颇多,大都精心结构。刘尔炘为什么对“板桥体”情有独钟?一是清代前期“八怪”群贤所共有的那种近乎“孤高不羁”的生命气节所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在深深吸引着他;二是“板桥体”结构精严,笔力凝重,而运用出之自然,点画不矫饰,平视其并时名家,“盖未见骨重神寒如先生者焉”(启功语)。“板桥体”的书法对刘尔炘而言真是天人暗合,其审美心态、文化性格互有映照,以多种文体、多种艺术技法的有机渗透为特征的通融性技法,以风流雅谑为特征的幽默情趣,在彼此的诗文中都可见神采。在此类作品中,刘尔炘与郑板桥所不同的是:郑板桥是把真、草、隶、篆四种书体,以真、隶为主综合起来,用作画的方法去写。而刘尔炘避开了这些,用草、行、魏的笔法,增加了字的动态,其笔力更为沉雄,章法结字也别具一格。

  正因为刘尔炘学识渊博,艺术修养全面,因而他的书法艺术气度高雅,是清末民初乃至甘肃近百年书坛上具有神力功德的教化大师,也是甘肃在理学、儒学、诗文、楹联上的一代大师。